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三 )


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 , 捣汁 , 汩嗽服之 。 (《本草汇言》)
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 。 切 ,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 , 分为五服 , 如不差更服 。 (《姚僧坦集验方》)
治伤寒汗后 , 盗汗不止 , 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 , 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 , 焙干 , 为细末 , 每服一大钱 , 猪胆汁三两 , 点入温酒少许 , 调服 , 空心临卧 。 (《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治肾囊风瘙痒或破 , 流水 , 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 。 共捣细末 , 芝麻油调搽 。 (《滇南本草》)
高血压:龙胆草6克 , 黄芩15克 , 钩藤15克 , 夏枯草18克 , 菊花9克 , 水煎服 。 12胸胁疼:龙胆草、柴胡、香附各9克 , 水煎服 。 13传染性肝炎: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各15克 , 水煎服 。
龙胆草的配伍应用
 
配黄连:
二药皆苦寒之味 , 黄连解毒作用颇著 , 善清心火;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 , 肝经热邪用之神妙 。 二药相须为为用力宏效著 , 善泻肝胆之火 ,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耳呜 。
配大黄:
两者均属至阴之品 , 苦寒之味 , 二者合用 , 泻火解毒力强而猛 , 龙胆草专人肝、胆 , 清泄肝胆有余之火 , 得大黄之助 , 沉下阴行 , 疏通下焦湿热之结 , 所谓“抑其怒、折之使之下”义 , 此外 , 大黄尚可行肝之滞 , 破血中之瘀 , 二者相使为用 , 对于肝郁火盛、湿热内炽所致胁痛耳聋、口苦目赤、黄疸热痢、阴囊湿肿、便秘燥结、甚或吐衄惊狂等证 , 均可应用 。
配石决明:
龙胆草味大苦、性大寒 , 纯阴之品 , 入肝胆二经 , 其气味厚而沉下 , 能导热下行 , 为降泻肝胆实火之要药;石决明味咸微寒 , 人足厥阴肝经 , 其质重沉降 , 故能重镇平肝、镇潜浮阳 , 为凉肝镇肝之品 。 二药本沉降之性 , 平肝阳、清肝火 , 相使为用 , 则善治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赤肿痛等证 。
配柴胡:
龙胆草苦寒沉降 , 泻肝胆实火;柴胡芳香轻清 , 升发疏泄 , 疏畅肝胆之气 。 二药配用 , 沉降升散 , 一升一散 , 泻火清阳 , 郁滞均散 。
配当归:
龙胆草苦寒 , 泻肝胆实火;当归甘温 , 养血益阴以和肝 。 二药配用 , 意在泻中有补 , 疏中亦可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耗伤阴液 , 以去邪而不伤正 。
配茵陈:
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 , 治胸胁胀满、口苦、咽干 。
中药龙胆草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 “但大苦大寒 , 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 , 反助火邪 , 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 ”
(二)毒理试验
LD50: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460mg/kg , 也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服LD50为1300mg/kg 。
(三)临床观察
无毒 。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对湿热病人没有不适反应 。 对无湿热之症病人常规剂量内水煎服即有食欲减退、恶心、多尿等副作用 。 饭后服用或用量过大 , 可使消化功能减退 , 并会出现头痛、头晕、颜面潮红等副作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