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曹植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被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但是,盖世的才华抵不过一个“骄”字,这就是曹植仅限于在诗歌文章上发挥才华,而不能够成为一个出色政治家的原因 。
文章插图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虽呈三分之势 。可若论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曹魏的“势力”则令吴、蜀望尘莫及 。建安派文豪中,除了建安七子便是“三曹”,而“三曹”之中,若单论才气,当属曹植最高 。南朝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
然而,中国历史上有太多才华横溢的人,结局却十分凄凉、甚至凄惨,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 。当然,才高八斗的从曹子建也不例外 。
210年,曹操建成铜雀台,召文士作赋 。汉赋是一中类似散文的文体,辞藻华丽、一般比较喜欢夸张,多用来歌功颂德 。曹操让文人为铜雀台作赋,无非是让人对其歌功颂德 。不得不说,拍马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拿捏好分寸,既要让听着受用又不能流露出阿谀奉承的媚态,不然便会适得其反 。
曹操的马屁更为难拍,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还是一个文才出众的文学家 。成熟的政治家能够洞悉人性,而文学家的身份又注定会对拍马屁的内容极为讲究,至少文采得入得了他的法眼 。
这个时候,便凸显出才华的重要性了,曹植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完成了流传万世的《登台赋》 。曹操读罢,为之侧目 。单就才气,曹植确是鹤立鸡群,这点让同为“三曹”曹丕也只能望其项背,至于曹操其他的儿子更是望尘莫及——曹彰乃一介武夫不通诗词,曹冲虽机智过人但年幼早夭并未留下什么诗词文章 。
此事后,曹操便有意对其重点培养,并大有让其接班之意 。但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绝不会凭一时之喜好就妄下定论 。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才气过高的人都有傲气,主要表现为散漫、不自律、随性等 。而傲气之人一般都难堪大任,曹植也是如此 。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曹操重点考察了曹植与曹丕,甚至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储 。然而几件事情的发生,让曹操放弃了曹植 。
公元217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 。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公元219年,关羽围困襄樊,曹操命曹植带兵解救曹仁 。曹植却因醉酒不能领命,于是曹操从此不再重用曹植 。
或许,关于继承人之争,单从双方辅臣的阵容便能知晓结果了,曹植的辅臣为丁仪、杨修等人,曹丕的辅臣则为司马懿、陈群等人 。真是什么样的人,便有什么样的辅臣 。曹植文采风流、机智过人,但傲气太重不懂收敛锋芒,这点跟杨修一样,杨修也因此为曹操所杀 。
曹丕颇具城府,心计、谋略更是远胜曹植,这点跟司马懿很像 。城府极深的司马懿硬熬死了曹魏政权的前三代人,最后成功篡权 。在选择接班人时,首先应该考量的是政治素养,至于才华只能算附加项 。基础不过关,附加项是满分也没用,这一点曹操把握的很好 。
曹丕继位后,曹植便成了受打压和限制的对向 。成王败寇,无可厚非 。有些影视剧拍出了七步诗的桥段,如曹丕欲杀曹植,限其七部内作诗一首,才华横溢的曹植便吟出了流传千古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关经验推荐
- 子贡堪比张仪苏秦之才 纵横春秋游说四国挽救鲁国 堪称上兵伐谋的典范
- 韦慧晓|放弃华为百万年薪待遇,34岁高龄参军入伍,如今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 韦慧晓|放弃华为百万年薪待遇,34岁高龄参军入伍,现今成国家栋梁之才
- 伊隆·马斯克|被逼捐60亿美元的马斯克用中文发布曹植《七步诗》,这是向谁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