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进补养生食法,很多人都搞不懂 夏至进补什么最好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叶穗雯
“烈日炎炎 , 暑气熏蒸”!
“暑”乃夏季的主气 , 暑为火热之气所化 , 暑气太过 , 伤人致病 , 则为暑邪 。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 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 , 立秋之前 。 此期间如外因暑热之气侵袭人体 , 加之本身体虚不能抵御外邪则更容易引发暑病 。
暑邪性质特性和致病特征
(1) 暑为阳邪 , 其性炎热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 , 火热属阳 , 故为阳邪 。 暑邪伤人 , 可见阳热症状 , 如壮热 , 心烦 , 面赤 , 脉洪大等 。
(2) 暑性升散 , 耗气伤津扰神
暑为阳邪 , 其性升发 , 故易上扰心神 , 或侵犯头目 , 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 。 汗出过多 , 则耗伤津液 , 津液亏损 , 即可出现口渴喜饮 , 尿赤短少等症 。 暑热之邪扰动心神 , 则心烦闷乱而不宁 。
(3) 暑多挟湿
湿为长夏主气 。 夏秋之交 , 阳热下降 , 氤氲熏蒸 , 水汽上腾 , 潮湿充斥 , 故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 所以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 , 故除见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 , 常兼见四肢因倦 , 胸闷呕恶 , 大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状 。
防止暑邪入侵 , 下面就由逸仙药师向您介绍几种经典方剂和药膳 , 助您抵御暑邪 , 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
经典方剂
1、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5g , 石斛15g , 麦冬9g , 黄连3g , 竹叶6g , 荷梗15g , 知母6g , 甘草3g , 粳米15g , 西瓜翠衣30g(原书未著用量)
出处:《温热经纬》
用法:水煎服 。
功效:清暑益气 , 养阴生津 。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 身热汗多 , 口渴心烦 , 小便短赤 , 体倦少气 , 精神不振 , 脉虚数 。
现代运用:常用于中暑、小儿及老人夏季热、功能性发热等证属气津两伤者 。
使用注意:本方滋腻之品 , 故暑病夹湿 , 舌苔厚腻者慎用 。
2、六一散
组成:滑石六两(180g) , 甘草一两(30g)
用法:为细末 , 每服三钱(9) , 加蜜少许 , 温水调下 , 或无蜜亦可 , 每日三服 。 或欲冷饮者 , 新井泉调下亦得 。
出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功效:清暑利湿 。
主治:暑湿证 。 身热 , 心烦口渴 , 小便短赤 , 或泄泻 , 舌红苔黄 , 脉数 。
现代运用:常用于中暑、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等属暑湿或湿热者 。
使用注意:若阴虚内无湿热 , 或小便清长者忌用 。
3、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二把(6g) , 石膏一斤(50g)半夏 , 半升(9g) , 麦门冬 , 一升(18g) , 人参二两(6g) , 炙甘草二两(6g) , 粳米半升(9g)
出处:《伤寒论》
用法:上七味 , 以水一斗 , 煮取六升 , 去渣 , 内粳米 , 煮米熟 , 汤成去米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