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摊鸡蛋 烙饼摊鸡蛋 , 曾是多少农村孩子心目中的美食 , 一想起它 , 心中就感觉无比的温暖 。 在天津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卖大饼鸡蛋的 , 摊上一个或两个鸡蛋 , 金灿灿、香喷喷 , 诱人食欲 , 夹在大饼里 , 放上一些黄瓜丝、海带丝、咸菜、火腿、辣酱等等 , 卷起来一吃 , 用天津话说:“倍儿香!” 我最初学做饭就是从摊鸡蛋开始的 。 上初三那年 , 爸爸去县城买电视机 , 妈妈去看姥姥 , 我一个人在家 , 午饭做什么呢?就摊鸡蛋吧 。 不过一个摊鸡蛋也不好做呢 。 我记得清清楚楚 , 当时没有在锅里放油 , 就直接把蛋液倒进去了 , 鸡蛋都嘎巴在锅上 , 一个鸡蛋损失了一大半 , 真是失败 。 后来我有机会又做了一次 , 但忘记在搅拌蛋液的时候放盐 , 是出锅以后才放的 。 第三次做的时候 , 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 , 终于做得像模像样了 。 烙饼我是后来才学会的 , 虽然不像妈妈做的那么好 , 但还是可以吃的 。 工作以后尝试着用煎锅烙饼 , 但烙出的饼口感总是有些硬 。 我采取了改进措施 , 例如烙的时候加锅盖 , 和面时软一点儿 , 但还是不尽如人意 。 后来老婆在烙饼时放了点儿油 , 效果比我烙的好了许多 , 外酥里嫩 , 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 不过老家饭馆卖的大饼里面都加了茴香 , 异常好吃 , 这一点儿到现在我还不会做 。 土豆炒鸡蛋 小时候家里穷 , 虽然养了几只鸡 , 但下的蛋大部分都卖掉了 。 后来家境好了一些 , 鸡蛋就都留着自己吃了 。 不过爸爸不喜欢养鸡 , 嫌每天地上都是一片鸡屎 。 随地大小便 , 对农村散养的鸡来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 我上大学以后家里就不养鸡了 , 吃鸡蛋要到集上去买 , 现在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也都是这样 。 真正家养的土鸡蛋已经多年没有吃到了 。 土豆炒鸡蛋 , 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奇怪的搭配 。 老婆听我说爱吃土豆炒鸡蛋 , 对我嗤之以鼻 。 的确 , 可能好多人都没有吃过这道菜 。 不过 , 在农村没有多少钱去买肉吃 , 鸡蛋还可以时不时吃上一点儿 , 因此就总想着用鸡蛋炒个这呀 , 用鸡蛋炒个那呀 。 似乎鸡蛋成了万金油 , 放在什么菜里都行 , 都好吃 , 也不管配不配套 。 这让我想起妈妈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 。 有个傻姑爷去丈人家 , 要吃饭了 , 人家问他坐在哪?傻姑爷说:“鸡蛋在哪儿我在哪儿!”可见傻姑爷多么爱吃炒鸡蛋啊 。 其实 , 平心而论 , 土豆炒鸡蛋是挺好吃的菜 。 当鸡蛋浸入了土豆的浓汁之后 , 鸡蛋的腥味消失了 , 只留下香味 , 吃一口还想第二口 。 真奇怪这么好吃的菜怎么会没有人捧场 , 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两种原料不适合放在一起吗?营养会流失?产生毒素?不管它 , 即使营养损失又有多大的关系 , 很多没营养却好吃的菜大家还不是会趋之若鹜?老婆不爱吃没关系 , 上次她回娘家 , 我自己做了一大盘土豆炒鸡蛋 , 吃得真香 , 找回了童年时代的感觉 。 土豆炒鸡蛋万岁!我会一直喜欢你! 饽饽夹油盐 小时候家里穷 , 食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 但在简单中也自有一种美味存在 。 小孩儿总是不好好吃正餐 , 所以还要有加餐 。 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 , 每次放学回来 , 摸摸吊在房顶上的篮子 , 只有棒子面儿饽饽 。 于是掰下一块凉饽饽 , 用刀劈开 , 滴上几滴香油 , 用手指抹匀 , 再撒上一些盐 , 感觉也挺好吃 。 不过我小时候不是特别爱吃饽饽 , 因为它是贴在锅边上烙熟的 , 有一层硬锅巴 。 有人爱吃这个锅巴 , 觉得香 , 我嫌它硬 , 还是最爱吃窝头 , 但妈妈并不经常做 。 酸辣汤 酸辣汤是我吃过最简单的汤 , 恐怕也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汤了 。 碗里倒入少许酱油、醋 , 再滴入几滴香油 , 撒入几粒盐 , 冲入开水即可 。 吃的时候可以就着饽饽、烙饼 , 也可以把它们掰碎了泡在里面 , 这样更易食用 。 汤里因为有醋 , 所以有酸味 , 但没有辣味 , 我也不是到为什么叫酸辣汤 , 只是家里人都这么称呼而已 。 “金裹银” “金裹银”其实是“银裹金” , 之所以这么名不副实地叫 , 可能是因为叫顺口的缘故吧 。 小时候因为白面少 , 棒子面儿多 , 人们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吃法 , 也就是在白面里裹上棒子面儿做成面食 。 妈妈经常做“金裹银”的烙饼和花卷 。 “金裹银”烙饼是把白面擀成片状 , 将棒子面团裹在里面 , 封严后 , 再擀成片状 , 撒上花生油和食盐 , 卷成筒形 , 揪成面团 , 擀成饼 , 烙熟即可 。 “金裹银”的花卷是用发面做的 , 但棒子面不用发 , 其他做法和上面一样 , 只不过要上锅蒸熟 。 “金裹银”是白面的外表 , 棒子面儿的内心 , 浑身上下透着浓郁的棒子面儿味儿 。 这既满足了大家吃白面的心理需要 , 又充分照顾到家里面缸的实际困难 , 的确是一种穷人的吃法 , 体现出穷人的智慧 。 现在这种吃法已经从很多家庭中消失了 , 但那艰难的岁月谁又能完全忘记呢? 吃玉米 小时候家里种玉米和小麦 , 但由于穷 , 吃玉米的时候多一些 。 玉米的皮还是青色的 , 没有完全成熟时 , 就可以吃了 。 这时的玉米比较嫩 , 一掐就能出水 , 最好 。 可以煮着吃 , 也可以烤着吃 , 小时候最爱吃烤的 。 用一根筷子 , 插上梆子骨头 , 在灶膛的火上烘烤 , 把玉米粒烤得焦黄 , 吃起来香喷喷的 。 玉米可以做贴饼子 , 也可以蒸窝头 , 但我爱吃窝头 , 因为饼子是贴在锅边上的 , 有一层硬的东西 。 不过也有人爱吃这个 , 认为它又香又脆 。 玉米做成的东西口感差一些 , 不好下咽 。 配合着玉米饼子或窝头的 , 最好是炖肉、熬鱼等荤腥东西 , 可以起到解腻的作用 。 但小时候很难吃到这些东西 , 只有到过年才能解解馋 , 平时就是窝头就咸菜或者普通的炒土豆、西红柿炒鸡蛋什么的 。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玉米好吃一些 , 就是把玉米面儿发酵后做成玉米糕吃 , 有一丝丝的甜味儿 。 还可以按照季节在玉米中加入榆钱、豆角、青色的大枣什么的 , 味道要好一些 。 玉米还可以做成尜汤 , 就是把玉米和好 , 切成菱形下锅 , 放入葱花香油 , 有玉米块 , 有汤汤水水 , 很好吃 。 玉米最常见的是熬粥 。 可以把玉米磨成非常细的粉来熬 , 也可以磨得有碎渣 , 渣有大小 , 小渣的熬出来粘粘的 , 很好喝 , 大渣的煮出来类似于大米做的稀饭了 。 还可以在玉米粥里加入山芋块儿 , 甜甜的 , 粘粘的 , 香甜可口 , 小时候一到冬天天天做 。 不过要山芋特别甜才可以 , 现在的山芋都不是很甜 。 现在生活好了 , 玉米面儿吃得少了 , 其实这些杂粮更富于营养 , 应该多吃一些 。
相关经验推荐
- 好吃的水果,吃一次就爱上,是真的吗?哪里的水果好吃又便宜
- 水果入菜是地方特色,还是全国普及?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 筋膜枪和炮机的区别
- 芒果烂了的一部分切了还能吃吗
- 入伏下雨有什么说法?
- 曹操的性格特点
- 张家口是哪个省的城市
- 为什么听见铁摩擦的声音很不舒服
- 歌牌是什么
- 最好的养生运动是走路,记住4个健康走姿,走出3大好处,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