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脆枣最好?哪个牌子的脆枣好吃,这里讲的很好?

高庄村位于静海镇南端,距镇政府约3公里 。 这些村庄沿着南运河呈东西向长方形分布 。 目前,全村共有215户524名村民,从人口规模来看并不算大,但这个小村庄在为村民谋幸福、办实事方面正稳步前进 。 尤其是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小高庄村近年来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
村民种了酥枣,这几年致富不容易 。
由于南运河在小高庄村东面不远,历史上村民可以从这条“母亲河”中找到灌溉、饮水、做饭的便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致力于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 。 随着南运河的反复清淤和农田水利建设,静海镇的养殖条件稳步改善,小高庄村受益匪浅 。
金秋时节,村民们在晒粮食 。
有了合适的土地,也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 对于拥有1330亩耕地的小高庄村来说,如何精挑细选适宜的作物,提高亩产量,是主要靠农业吃饭的村民最关心的事情 。 高庄村的致富路也由此起步 。
高庄村收获的玉米
全村耕地中,大田作物占420亩,果木经济作物占910亩 。 其中,脆枣的种植最为著名 。 “‘小高庄翠枣’作为注册品牌,以品质优越、进入市场早为特点,受到各地市场的青睐 。 目前我们村脆枣年产量200多万斤,鲜枣收入200万元左右 。 2020年,村集体收入将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将逐年增加 。 ”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炎介绍 。
高庄村崔灶
虽然如今的“小高庄翠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这条致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 高庄村村民刘振志今年63岁,现在是小高庄村委会的会计 。 他在小高庄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见证了村里脆枣产业的发展 。
高庄村村民刘振志
刘振志回忆说,小高庄村的枣树种植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 。 改革开放后不久,天津很多农村都在发展除粮食以外的经济作物,南运河附近的小高庄村也不例外 。
小高庄村的村民在选择发展红枣种植之初,经历了一些波折 。 “那时候枣树一年浇几次水,剪几次枝,枣树最合理的间距是 。 这些人完全不清楚 。 我们连枣树嫁接都不知道,是隔壁村的村民教我们的 。 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 。 ”刘振志回忆道 。
除了种植技术不成熟,酥枣的运输和销售也是村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 “起初全村的枣树占地250亩左右,没有专业的物流和市场,更谈不上什么产业,就是村民自己采摘,运到市场上销售 。 ”刘振志介绍了小高庄村种植枣树的过程 。 “所以到了90年代,脆枣的市场价格逐渐上来了,尤其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最后五六年 。 按一亩地55棵枣树算,一棵收获300斤左右,一斤平均1.5元一年2.4万元 。 于是,村里种枣子的人多了起来,村里几百户村民开始种枣树,一时间形成了‘百里果园’的盛况 。 ”
很快,小高庄村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 2010年,“高庄脆枣”商标正式注册,不仅使小高庄村的脆枣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也促进了脆枣向优质冬枣的转化 。
在哈佛期间
刘振志在家里种了两亩半枣树 。 说起村里这几年红枣种植的发展,他很欣慰 。 “近年来,村里的援助小组帮助我们建立了合理的密植方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 村民们还学会了使用套种方法,使种植更加密集 。 枣树间种植的小豆、绿豆、江豆等作物也有了可观的收成,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 ”
如今,小高庄村附近的批发市场定期派车到村里买脆枣 。 做出品牌效应后,村民们再也不用像几十年前那样,把脆枣运到外面去卖了 。 “现在我们村产的大枣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了 。 往往水果还没收获,就有商家来预定了 。 看村里的枣树种了这么多年,现在真的打出了招牌,出了名 。 ”71岁的村民胡如军感慨道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