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秘笈之怎样用姜

    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 但怎样使用, 却不是人人必晓的 。 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 反之那就会弄巧成拙 。 我们在烹制时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 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 挤成鱼圆, 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 。 若把生姜剁成米粒状, 拌入鱼茸里制成的鱼圆, 吃在嘴里就会垫牙辣口, 且色彩发暗、味道欠佳 。 又如在烧鱼前, 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 后下鱼煎烙两面, 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 鱼与姜同烧至熟 。 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 且可去膻解腥;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撤下姜米, 其效果欠佳 。 因此, 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 合理、巧妙地用姜 。    1.姜丝入菜 多作配料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 按颜色又有红爪姜和黄瓜姜之分, 姜的辛辣香味较重, 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 又可作菜肴的配料 。 新姜皮薄肉嫩, 味淡薄;黄姜香辣, 气味由淡转浓, 肉质由松软变结实, 是姜中上品;老姜, 俗称姜母, 即姜种, 皮厚肉坚, 味道辛辣, 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 附有姜芽, 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 味道鲜美 。    作为配料入菜的姜, 一般要切成丝, 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 切丝与瘦猪肉丝同炒, 其味香辣可口, 独具一格 。 “三丝鱼卷”是将桂鱼肉切成大片, 卷包笋丝、火腿丝、鸡脯肉丝成圆筒形, 然后配以用浇姜腌渍的酱姜丝, 还有葱丝、红辣椒丝, 加酱油、糖、醋溜制即成 。 味道酸甜适口, 外嫩里鲜 。 把新姜或黄姜加工成丝, 还可做凉菜的配料, 增鲜之余, 兼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 如淮扬传统凉拌菜“拌干丝”, 它是把每块大方豆腐干切成20片左右, 再细切成比火柴棒还细的干丝, 用沸水浸烫3次, 挤去水分, 放入盘中, 上面再撒放生姜丝, 浇上调味而成的 。 干丝绵软清淡, 姜丝鲜嫩辣香 。    2.姜块(片)入菜去腥解膻   生姜加工成块或片, 多数是用在火工菜中, 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中, 具有去除水产品、禽畜类的腥膻气味的作用 。 火工菜中用老姜, 主要是取其味, 而成熟后要弃去姜 。 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 且要用刀面拍松, 使其裂开, 便于姜味外溢, 浸入菜中 。 如:“清炖鸡”, 配以鸡蛋称清炖子母鸡, 加入水发海参即为“珊瑚炖鸡”, 以银耳球点缀叫做“风吹牡丹”, 佐以猪肠叫“游龙戏凤”, 添上用鱼虾酿制的小鸡即为“百鸟朝凤”等 。 在制作中都不可不以姜片调味, 否则就不会有鸡肉酥烂香鲜、配料细嫩、汤清味醇的特点 。    姜除在烹调加热中调味外, 亦用于菜肴加热前, 起浸渍调味的作用, 如“油淋鸡”、“叉烧鱼”、“炸猪排”等, 烹调时姜与原料不便同时加热, 但这些原料异味难去, 就必须在加热前, 用姜片浸渍相当的时间, 以消除其异味 。 浸渍时, 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料酒、葱, 效果会更好 。    3.姜米入菜起香增鲜   姜在古代亦称“疆”, 意思是“疆御百邪”之说 。 姜性温散寒邪, 利用姜的这一特有功能, 人们食用凉性菜肴, 往往佐以姜米醋同食, 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 再配以姜米, 互补互存, 可以防止腹泻、杀菌消毒, 也能促进消化 。 如“清蒸白鱼”、“芙蓉鲫鱼”、“清蒸蟹”、“醉虾”、“炝笋”等, 都需浇上醋, 加姜米, 有些还需撒上胡椒粉, 摆上香菜叶 。    姜米在菜肴中亦可与原料同煮同食, 如“清炖狮子头”, 猪肉细切再用刀背砸后, 需加入姜米和其他调料, 制成狮子头, 然后再清炖 。 生姜加工成米粒, 更多的是经油煸炒后与主料同烹, 姜的辣香味与主料鲜味溶于一体, 十分诱人 。 “炒蟹粉”、“咕喀肉”等, 姜米需先经油煸炒之后, 待香味四溢, 然后再下入主配料同烹 。 姜块(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 而姜米则多用于炸、溜、爆、炒、烹、煎等方法的菜中, 用以起香增鲜 。    4.姜汁入菜色味双佳   水产、家禽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 烹制时生姜是不可少的调料 。 有些菜肴可用姜丝作配料同烹, 而火工菜肴(行话称大菜)要用姜块(片)去腥解膻, 一般炒菜、小菜用姜米起鲜 。 但还有一部分菜肴不便与姜同烹, 又要去腥增香, 如用姜汁是比较适宜的, 如前面讲的制作鱼圆、虾圆、肉圆及将各种动物性原料用刀背砸成茸后制成的菜肴, 就是用姜计去腥膻味的 。    制姜汁是将姜块拍松, 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一般还需要加入葱和适量的料酒同泡), 就成所需的姜汁了 。    生姜在烹调中用途很大, 很有讲究, 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来调味, 如单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 再用姜米调味, 势必会“喧宾夺主”, 影响本味 。    俗说:“姜是老的辣” 。 烹调用姜不应选用新姜, 老姜的味道更浓香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