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有两种企业,有钱的买流量,有才的造流量( 八 )


首先,是因为它的先导性 。用户是中心 。产品研发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甚至组织管理数字化,更不用说营销数字化,等等,前提条件是需要洞察用户,需要拥有立体多维的、新鲜及时的用户数据,拥有高清的用户画像,从而及时清晰的了解与预判用户需求与偏好,而这必须依赖颗粒度细到每一个用户的、全域全场景全链路全周期的数字化用户运营 。
第二,是因为它的规模性 。基于每一个用户的精准地、持续地、定制化地数字化用户运营,会带来流量、销量、用户的倍增,增量规模巨大 。
第三,是因为它的经济性 。本质上,数字化用户运营并不需要花钱大规模采购生产要素,而是盘活了既有的沉默资产—— 用户资产,使得原来花大钱购买流量的模式转变为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制造更好、更优质流量的模式,而盘活这些资产所需的底层技术是现成的、成熟的,路径也是现成的、清晰的 。所以,经济性很突出 。当然,盘活既有用户资产,需要相关造画像、造内容、造场景、造工具的运营团队,相应的人工成本会增加,但相比所获得的收益,则还是小投入撬动了超大回报 。拿红星美凯龙来举例:方方面面增加了一百多人,带来的收益是获客成本下降92%,获客到消费转化率提升10-20倍,近四分之一用户的消费总额提升1.6倍 。
第四,是因为它的确定性 。曾经有过全球性的权威调查,数字化大多从营销开始 。如果说有些业务模块的数字化,仍处在探索方法论与实现路径的阶段,甚至处在基建工程还远未完工的阶段 。那么,用户运营数字化则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条件与生态环境,且已经拥有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已经有确定的成功路径可供借鉴和复制 。
品类商:流量制造超级玩家
下面说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流量制造时代会诞生一个新物种——品类用户运营商,或者称作超级流量场 。理由有两个:品类商拥有最丰富的用户资产;品类商拥有最强大的用户运营能力 。
那么,谁是品类商?
品类商是我生造的一个概念,相对于品牌商,平台型零售商都是品类商 。
天猫、京东这样的零售商是经营全品类的超级品类商,大润发、永辉、步步高、全家等大卖场超市便利店都是经营多品类的品类商,万达、爱琴海、银泰、大悦城等shoppingmall也是拥有多品类商品和服务的品类商,红星美凯龙、孩子王、丝芙兰、宝岛眼镜等零售商是经营某个大品类的垂直品类商 。
此外,那些聚焦某一品类的、商品品种足够丰富的、自产自营的品牌型零售商,既是品牌商,又具备品类商的属性 。比如品牌蛋糕店(幸福西饼、面包新语、 21CAKE);品牌零食店(来伊份、良品铺子);品牌体育用品店(迪卡侬);品牌家居店(无印良品、宜家);大型品牌服装店(李宁、ZARA);品牌水果店(百果园),也都具有品类商的属性 。
长期被价值低估的品类商,其实在造流量这件事上天赋异禀 。他们拥有6大基因:用户多、数据多、货品多、活动多、导购多、品牌强 。这些基因让品类商在四造能力上,相比品牌商有着绝对优势 。

从今往后有两种企业,有钱的买流量,有才的造流量

文章插图
先说说“货品多、促销多”这两个最重要的基因 。正是它们,成就了品类商能够持续输出丰富且刚需的内容,与用户保持互动的高粘性 。这一点至关重要,是确保品类商有机会造出线上五大场的最核心因素 。
相比品类商,很多品类的品牌商,如:纯净水品牌、方便面品牌、食用油品牌、地板品牌、床垫品牌、冰箱品牌、电视品牌等等,通常并不具备建设大规模强私域的能力,原因正是在于产品品种相对单调、迭代出新速度相对较慢,没有持续产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大量内容的可能性,所以,即使加了粉、入了会,用户也会由于尬聊的气氛而火速转僵尸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