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 为什么有人那么爱吃面( 三 )


2、不过,热爱相同,吃法却各有千秋 。 在北方,面条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 哪管你什么臊子、浇头、配菜,绝不能喧宾夺主,而应是充分衬托面条本身的筋道与麦香 。 反观四川,面条更像是个中介,掌握最好的滋味,再介绍给真正识货的好吃嘴 。
3、南北方小麦品质的不同,形成了这一差异的存在 。 北方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小麦生长时可以充分积累蛋白质 。 在高含量面筋蛋白的帮助下,北方人可以把面的筋性发挥到极致 。 四川气候湿润,多阴雨,小麦中的蛋白含量要低上许多,麦粒软,粘性大,做出的面条弹性相应地变弱 。 因此,四川人制面条才会加碱,“盐是骨头碱是筋”,碱可以使面团变硬,弹性增强,但也会染上不那么让人喜欢的碱味儿,可是这难不倒四川人 。
4、四川人擅长调味,这在川菜丰富的味型上可见一斑 。 川人烹饪有七滋八味,强调“百菜百味,一菜一格” 。 相比山西人在面条形状上绞尽脑汁,四川人则把对味道的理解全部用在了面条上 。 四川面在味道上的变化,只怕不输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 这也给好吃嘴们造就了一个面条的花花世界,里面总有一碗面让川人魂牵梦绕 。
5、担担面,诞生于市井之间,因为售卖它的小贩挑着一副担子而得名 。 这最草根的面条,又是四川面条中传播最广的种类之一 。 它见过你不同的样子,或在宴会上正襟危坐,或在街头挥汗如雨,或在家等着妈妈端出那一碗最熟悉的味道 。
6、一碗好吃的担担面,麻辣是内功,面条细滑,猪油、陈醋、酱油、麻酱融会贯通,小米一样细碎的肉臊必不可少,芽菜更是点睛之笔 。 这是四川面最普世的一种味道,因此你也无法说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正宗配方 。 只好享受自己最熟悉的那一种滋味,并固执地认为这才是最正宗的担担面 。
7、燃,可以用来形容吃面时的火辣辣的感觉,但更是对燃面最贴切的叫法 。 现在的宜宾燃面,以前的叙府燃面,有一个更直白的名字——油条面,因其油分大而水分少 。 油重无水,遇火即燃,是名副其实的燃面 。
8、因诞生在宜宾,芽菜也就近水楼台地成了燃面的灵魂 。 面条出锅后,必须甩干,才能与红油、酱油亲密接触,加油拌匀后入盘中码齐,芽菜、花生碎、芝麻、葱花姗姗来迟,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 搅拌它的那短短十几秒是痛苦的,一入口,喷薄而出的独特干香味,足够让人完全原谅它造成的痛苦,并且暗下决心,下次不能操之过急,要拌得更匀一些 。
9、牛肉面有台湾的,有兰州的,甚至还有加州的,但内江人只认可内江牛肉面 。 牛肉和各种香料在大锅里滚来滚去,直到牛肉软烂,并且吸饱香味 。 这是每一个内江清晨的味道 。 在外人看来可以直接上桌的硬菜,只能在内江做臊子 。
10、在豪放的牛肉臊子,和火辣的红油的衬托下,幼细的碱水面显得有些乖巧 。 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这碗面骨子里实是个性十足的 。 慢炖的牛肉在咀嚼中无时不渗透出香料与肉的复合香味,面条把醇厚汤汁的精彩如实送入口中,难怪身在外地的内江人总是想念这一碗面 。 内江人张大千自负厨艺胜过画艺,大排筵宴之外,他拿来待客的亦不过一碗牛肉面 。
11、细面于四川无处不在,但绝不敢自称一统江湖 。 倘若如此,甜水面及其死忠粉第一个不答应 。 甜水面有筷子般粗细,与其他面的服服帖帖不同,甜水面总是以一种倔强的姿态盘踞在碗里 。 对北方人来说,这是为数不多在四川吃到面条本身韧劲的机会 。
12、甜水面得名,是因为吃起来回甘,而其中的奥秘就在复制酱油的使用 。 复制酱油呈棕红色,咸甜适口,是川菜常见的凉拌调料 。 复制酱油和红油辣椒一起,把这川面中的粗壮大汉打扮一新,简简单单,却足以使人在甜辣之间进退失据,一时语塞,除了“安逸”也说不出许多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