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捧出了B站,却救不活荔枝FM

UGC捧出了B站,却救不活荔枝FM
文章图片
文|熔财经
作者|XL
1.尴尬的“音频第一股”
在上市后的半年时间里 , 荔枝FM似乎很少因为自家的新闻被提及:要么是喜马拉雅赴美IPO , 要么是Clubhouse爆火 。 关注度多靠同行衬托 , 国内音频第一股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明明赢在了起跑线 , 荔枝却没能把“耳朵经济”的故事足够讲好 。
其实在过去几个交易日 , 荔枝股价低调走出了一波四连涨 。 消息面上 , 荔枝在6月23日宣布旗下播客产品——荔枝播客已正式上线腾讯车载小场景 , 有望实现在腾讯生态体系下的进一步互通 。 再往前数 , 6月3日荔枝还发布了一季度财报 , 显示营收同比增长34% , 移动端月活、月均付费用户数也都录得了不错的涨幅 。
UGC捧出了B站,却救不活荔枝FM
文章图片
UGC捧出了B站,却救不活荔枝FM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公众号“雷递”整理
然而一片岁月静好之下 , 荔枝作为国内音频第一股的“尴尬”之处也暴露无遗 。 拿财报来说 , 数据显示荔枝一季度净亏7000万 , 同比增长45% 。 官方解释是播客上线、加上车载音频布局、TIYA海外投资太烧钱——一句话概括 , 荔枝在烧钱换流量和收益 。
上面一堆漂亮的增长数据顿时又没那么香了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 这句话显然不适合在线音频行业 。 1月17日荔枝抢先登陆纳斯达克 , 上市当天股价收于11.63美元 , 仅高于发行价5% , 同时换手率高达89.57%——也就是说大部分参与交易的投资者 , 都选择了当日卖出 。
然后“熔财经”看到 , 在第二天 , 荔枝还是没能逃脱破发的尴尬 , 资本市场的态度表现得非常明显 。
年初沾光Clubhouse , 荔枝股价在2月一度上涨90% 。 吃到Clubhouse红利 , 对于连续4年亏损的荔枝算是个好消息 , 但要想借助这波浪潮让自己重返聚光灯下 , 恐怕没那么简单 。
其中根源 , 就在于荔枝当初为了差别化路线 , 独树一帜走出的UGC模式 。
2.UGC带来的致命问题
荔枝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义为“中国最大的UGC在线音频平台” 。 所谓UGC , 是以用户自主上传的内容为主 , 与生产专业内容为主的PGC对应——后者是喜马拉雅、蜻蜓FM的阵地 。 反应到内容上 , 荔枝标签贴得最明显 , 文艺治愈小清新、情感解惑重社交;喜马拉雅和蜻蜓走的则是大平台方向——所以如果你喜欢听戏曲或者搞笑段子 , 荔枝会是个不伦不类的选择 。
通过UGC模式走出来的 , 最知名的大概要属“二次元社区”起家的BILIBILI , 荔枝走的也是典型的UGC内容平台路线 。 但当初B站的发家路子 , 放在音频赛道上并不怎么适用 。
坚持UGC给荔枝带来的最为致命问题 , 是该模式限制了荔枝的变现空间 , 一路走来 , 荔枝的营收结构始终过于单薄 。
“人人都是主播 , 坚定做UGC” , 这是荔枝成立第一天就喊出的口号 。 大部分内容由用户自产 ,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荔枝的获客成本 , 实现了一定的粉丝经济变现 。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内容质量与知名度不济、用户付费意愿提升缓慢——2020年第四季度月活达到5843.8万的荔枝 , 月均付费用户仅为42.2万 , 付费率只有0.7% 。
在喜马拉雅与蜻蜓FM的两面夹击下 , 荔枝发展到2016年时一度因找不到可规模化的变现方式而陷入困境 , 直到推出了语音直播 。
此后荔枝营收的主要来源就变成了直播收入及用户打赏 , 但一时的脱困并非什么好事 。 甚至到现在 , 荔枝依然可以说是家直播平台 , 一季度财报显示 , 从音频娱乐获得的打赏收入占比接近99% 。 显然 , 单一的变现渠道让荔枝的营收能力无法覆盖高额成本及运营费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