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的诱惑电影


岳母的诱惑电影

文章插图
岳母的诱惑电影《暴雪将至》尽管口碑爆棚,却是一部在公众视阈内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讨论的电影 。自1950年代,国产犯罪电影就一直与工厂有着某种亲缘性,彼时的类型片“反特电影”中,工人在工厂中缉获侵入的特务是最流行的叙事之一 。而近年来从《白日焰火》到《暴雪将至》,破败的工厂景观也日渐成为了今天国产悬疑片钟爱的背景 。不过,不同于反特片中永远清晰的结果 , 今天工厂中的犯罪叙事 , 却总是黑色危险地带里的一桩悬案 。90年代的“下岗潮”带来了“三线”工业城市生活的剧变,“单位制”下原本充满秩序的生活瞬时土崩瓦解 。所以,电影中所营造出的工厂迷宫里的黑色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诞生于正在解体的工厂生活本身 。
《暴雪将至》剧照
工人阶级:从政治概念到职业身份
似乎在所有表现国有老工厂改制的电影里 , 都要出现一个炸烟囱炸厂房的套路 。2008年贾樟柯导演的《二十四城记》在成都炸了一次厂房,2011年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在东北炸了一次烟囱,这回轮到了最近上映的董越作品《暴雪将至》 。影片结尾处,在2008年的湖南,出狱后的前保卫科干事余国伟和一群老工人们无言遥望远处的烟囱轰然倒下、化为一片白烟 。
不过,在《钢的琴》中,炸烟囱的时刻正是一度失落的“工人阶级主体性”重新生成的时刻 。老工人们联名写信希望将烟囱保存下来,退休工程师关于保卫烟囱的创意发布会引来了大量老职工,“炸烟囱”让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历史和记忆自发聚集在一起 。烟囱延伸出退休工程师关于烟囱的长篇抒情 , 连带出陈桂林关于如何在两个烟囱上叠加创意、使之变成两块金条的奇情狂想,更召唤出关于社会主义国有工厂的集体情感 。然而,在《暴雪将至》中,由于影片将故事的叙述者设定为一个在他人看来“这个姓余的疯了”的杀人犯 , 关于过去的记忆呈现出混乱与碎裂的状态 。当出狱后的余国伟回到记忆中自己曾获得1997年劳动模范的荣耀之地——工厂大礼堂时,看门的老大爷却告诉他,保卫科效益不好 , 从来就没人得过劳动模范,而1997年时大家都忙着各寻出路,更是根本没有心思评什么劳模 。叙事者记忆的不可靠性在这里被暴露出来 。接下来,当失魂落魄的余国伟遥望烟囱被炸毁之时,“炸烟囱”也就成了彻底的、无用的悼亡 。观众甚至要问,这些围观炸烟囱的人是哪儿来的?烟囱炸了就炸了,人们也许停留驻足,为之感到伤感,却不会因共同的记忆而引发任何重建“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可能 。因为 , 或许根本不存在任何足以让老工人们团结起来的“集体记忆”,记忆早已在风中消散 。
在我看来,《暴雪将至》中工人记忆的更大危机在于:“改制”和“下岗”不是作为一种外在力量突然降临到原本充满着集体主义氛围的国有大厂之中,相反,在“改制”和“下岗”来临之前,工厂里早已分崩离析,早就“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保卫科的不少成员和小偷们勾搭成奸,工人们想的是看热闹、去灯光球场跳舞、“花二十块钱就可以随便摸”,甚至,就连余国伟本人作为劳动模范代表讲话时,他前半段说的是感谢厂领导和工友、要为我厂保卫工作做出更大贡献,而后半段则突然转成如何通过“奋斗”来“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典型的个人奋斗话语,集体主义精神已经几乎不再存在 。而他对保卫和破案工作如此上心的原因,也不过是为了保住饭碗 , 最好还能上调到公安局 , 成为一名“事业编”的警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