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卡马克吐槽Meta:元宇宙不是空谈,技术体验、性价比是关键( 四 )


他认为 , 高成本VR头显可能会对VR内容开发带来阻力 , 接下来VR开发者们对于Cambria的反馈将值得关注 。
另一方面 , VR硬件开发需要很长时间 , 因此今年Connect大会上我们并未发布新品 , 只是透露了正在研发的原型 。 一方面是Quest 2产品周期会很长 , 另一方面Meta正在研发多款VR原型 , 有很多功能需要长时间的测试 。
对于Meta来讲 , 未来它们开发的VR头显可能只覆盖一部分市场 , 成熟的VR市场会像目前的手机市场那样 , 包含低成本、低门槛型号 , 也包含上万级高端型号 。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 此前Meta曾考虑开放应用生态 , 支持其他第三方VR头显 , 结果发现很难 。 因为Meta卖头显实际上没有硬件利润(全世界可能只有Meta能做到这一点) , 主要靠内容赚钱 。 而如果其他厂商也开发低成本VR头显 , 并接入Oculus内容生态 , 那还需要向Oculus支付应用交易的分成 , 不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赔钱买卖 。
而如果高端VR头显厂商想要接入Oculus生态 , 也很难 。 因为VR头显可能将支持眼球追踪、面部表情追踪、环境识别等功能 , 这将需要集成深度的核心系统软件 , 而Meta并不能确保与第三方厂商合作研发这样的技术 。
Carmack认为 , 也许合作开发某些VR头显的难度会小一些 , 比如:与Quest 2的传感器、模式相似的VR头显 , 具备超宽视场角、超高分辨率等特点 。 不过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这样的产品 , 不管是大视场角的Pimax小派还是“视网膜级分辨率”的Varjo , 形态基本上都是PC VR , 与Quest 2的技术路径并不相同 。
回顾Gear VR和Oculus Go
在本次演讲中 , Carmack再次提到Oculus Go 。 作为两款低成本C端VR头显 , Gear VR基于三星Galaxy手机的算力 , Go则基于一体机内置芯片 , 相比之下Galaxy拥有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好的屏幕 , 因此视觉效果、内容体验可能比Go更好 。 尽管如此 , Go的用户存留率却是Gear VR好几倍 。
Carmack认为 , 与Go相比 , GearVR的缺点是需要将手机放在头显盒子里 , 这个步骤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阻力 。 因此可以看出 , VR硬件设计的一些优化将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 , 使用感更加方便 。
Carmack认为“即开即用”的VR产品将有望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感 。 目前Quest 2虽然已经足够接近这个目标 , 但是每次重新戴上头显时 , 很可能还需要重新设定边界、确认弹出提醒、等待主页载入 , 即使已经打开了VR应用 , 你可能还需要30秒或以上的载入时间 。
想象一下 , 如果打开手机也需要这么多步骤 , 需要2分钟才能载入 , 体验感肯定很差 , 而且现在大部分手机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 。 因此对于VR来讲 , 未来在降低用户阻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从用户行为分析Quest 2
Carmack表示:成本/售价对于VR头显很重要 , 但我担心在成本与技术创新的权衡上 , 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低价而不是质量 。 而对于科研团队来讲 , 他们通常愿意追求极致的技术创新 , 而不是关注性价比 。 而且他们已经见识过最新的技术 , 可能无法体会 , 一些基础的VR硬件实际上已经能为用户带来巨大价值 。
的确 , 有证据显示很多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曲线是非线性的 , 也就是说降价50美元或100美元后 , 销量增长幅度可能大于线性增长曲线 。 但仅价格这一点 , 可能还无法成为Quest 2畅销的原因 。 Quest 2不仅比Quest 1降价100美元 , 它的运行速度、分辨率等性能也有所提升 , 所以它的需求曲线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
还有证据表明 , 即使是不要钱的VR , 也不一定能为用户带来价值 。 实际上很多用户并不会定期使用Quest 2 , 一些Quest 2甚至长期闲置 , 造成用户流失 。 相比之下 , 你很少会见到长期不用手机的人 , 人们可能会更换手机 , 但几乎不会长时间不用 。 这说明对于一些用户来讲 , VR还没有提供足够的价值 , 即使已经拥有VR头显 , 也不愿意拿出来使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