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适应新变化 缓解猪周期

猪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纵观国内外的生猪市场,猪周期会伴随生猪产业发展持续存在 。对于我国来说,猪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食品,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翼猪价稳定,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靠价格变幻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政府在采取直接干预举动时应谨慎,可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到促进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上——
【专家谈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适应新变化 缓解猪周期】嘉宾:
农业部畜牧业管理司司长 马有祥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广东省社科院院长 王 珺
农业部猪肉市场分析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 朱增勇
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
主持人:纵观国内外的生猪市场,猪周期会伴随生猪产业发展持续存在,但猪周期的长短则会因为宏观经济、生产结构与市场发育、疫病等因素而发生变幻 。猪周期存在的缘故是什么?
马有祥:猪周期的存在,主要缘故是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衔接得不够好 。首席,猪肉属于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消费特征显然,鲜食比例高,依赖库存调节的余地小,生猪生产本身还有自然生长周期,确保供需均衡难度大 。第二,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低 。本世纪初,我国生猪养殖场户数量超过1亿户,现在还有近4000万户,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小散户提供,简单浮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加剧生产和市场波动 。第三,生猪产业化程度低 。饲料、兽药、养殖、加工、运销等相互脱节,产业链条不尽整,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生机制 。第四,疫情等不断定性因素影响大 。2007年和2011年的猪价波动,主要缘故就是猪周期和疫病因素叠加影响所导致的 。第五,生猪期货市场发育滞后 。生产者缺乏发明未来价格走向的工具,也没有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手段 。
猪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 。美国是生猪生产大国,也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1996年以来也经历了4次生猪价格波动,其中3次波动周期为4年,1次6年 。对于我国来说,猪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食品,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翼猪价稳定,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靠价格变幻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范围内的猪价波动,有利于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固然,我们要尽量避免猪价“过山车”如的大起大落,那样既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也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 。
王珺:生猪市场的周期波动是生猪产品自身特点和外部冲击共同导致的结果,只要这些条件存在,生猪市场就会浮现周期性的波动,从目前的生猪生产技术和市场供求关系来看,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 。
由于同样存在生猪市场波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尤其是疫病和国际市场冲击的问题,美国和欧洲的活猪价格也存在比较显然的波动 。要是以月度价格的变异系数来衡量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美国2007至2015年生猪价格的变异系数为0.2167,中国为0.1759,说明美国的价格波动比中国剧烈,而在2012至2015年期间,中国活猪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不仅低于美国,还低于欧洲的主要生猪生产国 。但从猪肉价格来看,美国和欧洲的价格就比我国显然平衡许多,其主要缘故是欧美国家活猪价格在猪肉价格中仅占小部分,但我国却占了大部分 。譬如近十几年来,美国活猪价格在猪肉价格中的比重要致在16%左右,而我国同期活猪价格在猪肉价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生猪养殖环节的波动性要比猪肉加工和流通环节大许多,因此这也导致我国与欧美国家猪肉价格波动程度浮现差异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