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团队:信用为体,投资为用,团结为基( 三 )


他的语速很快,往往只针对问题的重点关节处进行一针见血的回答 , 言谈间犀利的风格与其同名的乒乓球国手十分类似 。交流中途,笔者曾向马龙问出自己的疑惑:“招商基金对投资企业的信用如此严格 , 利率债又不是你的强项,那是怎么这基础上做出比较好的收益的?”
他用2016年的投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
那一年,一家钢铁集团公司连续违约了9次 。
其出现一系列违约的原因是在当时国内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受到打击,盈利空间缩减,债务压力加大 。而且在违约事件发生后,许多机构直接对这类「两高一剩」企业实行一刀切,统统剔除投资范围 。
在2016年,县级市的七年企业债都可以达到4%的低利率,但许多煤炭企业的3年债全都达到了6%~8%的利率 。而在前两年就对这类企业有过积累的马龙对这些企业的产业链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在那时,产业链下游的地产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复苏,房价开始上涨,从而导致这些资源的中间结算价格同样上涨 。并且这类行业出清很快,在资质不佳的企业逐步关闭后 , 利润开始向优质企业回转,企业资质逐步转好 。
在那时的马龙眼中,一些优质煤炭钢铁企业短债的确定性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市场错杀的结果,所以实行了多条线的短债策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所谓错杀主体,主要表现为发债企业自身经营及融资能力尚可,估值调整主要是相关行业、区域或企业性质出现违约事件,导致其估值同样受到影响的情况 。”同样是信评出身的李家辉解释道 。他和招商基金团队在本轮地产调整过程中发现,龙头央企地产的债券估值相对中债曲线出现大幅偏离 。在调研后 , 他们认为相关企业无论从基本面还融资能力均不存在显著违约风险 , 因此加大了对相关企业的配置力度 。
而事后也证明 , 这些债券成为市场主要追捧品种之一,估值也出现迅速修复 。
而招商基金能在信用挖掘上获得优势 , 与团队间深度的投研一体化是分不开的 。
02
团结的力量:各施所长,万夫一力

“如果信评人员只负责信评,那么很容易把投资池一刀切 , 最后只能投3A债券 。”裴晓辉解释道 , “不得不承认 , 想做出好的业绩,有时候需要适度做信用下沉 。那么怎么让信评人员既能做出业绩 , 又要控制风险做出决策?”
抛出这个问题后,似乎是给笔者一段思考的时间,裴晓辉停顿了一会儿才接着说:“我们会让信评小组管理一两个组合做业绩,让他们感知市场,从投资和信用两个角度做信评 。”
如果用更简单的语言来总结,其实就是给了信评小组一定的投资视角,让信评研究与基金管理之间 , 既有分工,又有共同语言 。对于团队管理来说,语言体系的一致,是投研一体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
这一方式的成效,在招商基金的信用债挖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基金经理还是信评小组的研究员,在剔除问题债券以外 , 同样热衷于寻找市场错杀的机会 。而在2016年擅长信用债的基金经理们在产能过剩行业上的旗开得胜后,2016年后半年,擅长宏观研判的基金经理们,成效同样突出 。
2016年8月,债市整体票息很低,此时是否选择加杠杆、加久期来争夺市场的排名成为了所有固收基金经理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招商基金在多次开会,充分讨论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选择不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反其道行之,降杠杆、降久期来落袋为安 , 力求守住投资人利益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