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易武古树熟茶怎么样( 四 )


其实,真正易武茶茶气从来不弱,茶的浓淡可以在冲泡时用茶的投放量或浸泡时间来控制 , 在相同的水温下,茶的浸出的内含物质绝对不比老班章差,因其浸出物中各物质含量比例适中最适合人品饮才能成为当之无谓的易武贡茶 。
马蹄
马蹄,是易武茶的特色之一 。现在由于别的茶区为了仿冒易武也开始采摘马蹄 , 所以有马蹄的也不一定是易武茶,但没有马蹄的肯定不是易武茶 。这里说的“马蹄”,并非马的脚蹄,而是指茶中的木质化老梗 。以前 , 只有易武茶区的古树茶有马蹄 , 一般出现在不定芽上(指在茶树茎和根茎处非叶腋部位长出的芽) 。
易武老字号
清末至民国是易武茶区发展的鼎盛时期 , 因茶而兴的易武古镇,曾经商贾云集、商铺林立,许多传世老字号都创立和扎根于此 , 并留下浓墨重彩的故事和经典传世的产品,比如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等 。
这些老字号历经漫长的时光淘洗,一些消失了;另一些得以存留,并以全新的面貌再现于世 。
易武古韵2006
茶友们描述这款茶滋味和香气都具备厚重饱满、陈香初显的特征,还有木香、果香、甜香,甚至还有菌香、奶香等 。香气持久 , 挂于杯中,也融于茶汤中 。茶汤厚、粘稠,入口顺滑、柔和;微苦化得快 , 回甘生津持久;有冰糖甜,香与韵在口腔存留度高 。绝大部分茶友认为2006年的易武古韵已经具有老茶的口感特点了,同时又保留了易武茶的风格 。
建国后易武茶第一阶段,台地茶时代,也就是易武正山时代 。众所周知,普洱茶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是大厂茶时代,大厂、大品牌,意味着大量,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也只有大规模种植的台地茶能够满足 。为了生活,易武也开辟了很多的台地茶,由于远离大城市,山上缺乏能开设大型工厂的土地资源 , 这样易武茶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运输成本高,供销系统收茶意愿不强,在90年代以前,易武茶声名不显 。
第二阶段,古茶园大树茶时代,这个时代离我们比较近,我再补充一些 。随着易武大树茶量价齐升,麻黑、落水洞等交通便利的寨子,对茶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矮化(提高产量、方便采摘)采摘频率提高(发多少采多少、提高产量),开辟新茶园(小茶树)等等,不可避免的带来茶水厚度、滋味变弱,原料的纯度更难保证 。收料人的目光 , 于是投向更偏远的刮风寨、丁家寨等瑶寨 。前文提到工艺问题,某段时间易武茶有个词叫瑶味,实际上就是工艺问题 , 炒完菜的锅子马上炒茶叶,当然有味道了,在金钱的鼓舞下,瑶族兄弟开始进入深山,管理古人留下的古茶园,刮风寨的茶坪、白沙河、茶王树,更远的冷水河的茶树 , 就进入开发阶段了,更晚一些,弯弓、一扇磨也同样进入开发阶段 。在外来茶商指导下,工艺日渐成熟,自此,瑶汉一起努力,易武古茶园大树茶时代就完美了 。也就引来更多茶客对易武茶的追捧,价格越来越高,对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 刮风寨周边几个茶园,原本品质就差异性大 , 加上历史上刮风寨与山背后的老挝来往密切,小茶树的种植,加上老挝的边境茶的入市,混乱 。
种种情况叠加,茶商的目光投向大山的更深处,原始森林里零散种植的茶树进入视线,原始森林里的茶树,大多是明朝以前留下,久未开发,与其它各种植物混生,我们称之为杂木林 。由于这部分茶树,大多划归国有原始森林,也叫国有林 。那么,可以说,顶级易武茶,慢慢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国有林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同庆河、薄荷塘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