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南海兴风作浪,却始终未能回答两个问题( 二 )



美国在南海兴风作浪,却始终未能回答两个问题

文章插图


去年8月 , 美军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图自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此外,除潜艇、无人潜航器、侦察机等之外,美军把针对南海的军事与海洋信息情报搜集摆在至关重要位置,提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以打击非法渔业活动为名 , 将全球范围内跨部门、跨国家、跨地区的围绕南海、包括卫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移动军警船舶雷达监测等在内的信息情报进行整合,从而为美军应对未来在南海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
同时 , 美国在南海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英国、菲律宾等全球多个盟友和伙伴的联合演习除了炫耀武力和展示对华威慑之外,还有意通过强化联合演练提高各国防务部门的战时沟通水平及海空力量间的互操作性和战场战术的磨合,特别是提高信息共享、武器系统对接、后勤保障基地和资源使用、海上行动相互配合等领域的一体化水平 。
而且,除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菲律宾等盟友外 , 美军还把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周边国家纳入地区联合演习的框架内 。8月初 , 美军与印尼举行代号为“超级加鲁达盾牌”的年度军事演习,演习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000人 。除美、印尼各派出2000人参与外,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均系首次参加,加拿大、法国、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英国也作为观察员出席演习 。演习海域特别安排在距离纳土纳群岛约300海里的巴淡岛,其中特别设计了伞兵联合降落和两栖登陆等演习科目,明显指向未来与盟友和伙伴在南海的夺岛协同作战 。
这一年,美国开始把获取南海地区规则性权力摆在优先位置 。拜登政府推出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 , 不仅意味着海洋与军事安全情报搜集,还展示出美国试图主导南海地区安全事务议事日程的设置 。
自201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启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取得积极进展后,美国开始逐步有意识的介入南海区域规则的制定 。其中 , 2019年是一个转折点,是年中国与东盟十国达成“准则”单一磋商文本之后,美国争夺南海区域规则制定主导权的步伐明显加快 。美国借助越南、菲律宾等当事国作为“内应”,联合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域外国家 , 以“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为幌子,公开对“准则”磋商表达立场 。
美国在正式提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之前,早已通过政府报告、学者炒作、派遣海岸警卫队船只进入南海等方式,为其主导地区议事日程做好铺垫 , 比如相关名义包括渔业、环境保护、油气开发、联合军演、航道安全等议题,设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议题优先安排”,从而逐步架空中国与东盟国家尝试以“准则”磋商为契机构建的地区秩序 。

美国在南海兴风作浪,却始终未能回答两个问题

文章插图


2017年5月17日 , 第14届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上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标志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 。
这一年,南海地区安全架构“碎片化”开始浮出水面 。南海地区已有的以东盟为中心、通过东盟和多边主义原则搭建起来的安全秩序分化为三种互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的安全架构——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和小多边安全合作、部分东盟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东盟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安全机制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