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海雯娜】
近日,中国领导人出访沙特阿拉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海湾国家以此为契机,同中国签署了30多项合作协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海湾国家的形象不断下降 。这一趋势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在卡塔尔世界杯比赛中,德国队在小组赛就遗憾地被淘汰出局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世界杯在海湾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卡塔尔举办,却在德国遭到了民众的抵制 。
被抵制的理由是德国已经老生常谈的“人权问题” 。主办国卡塔尔被西方媒体指控不仅涉及国际足联的腐败,还需对上万名劳工遭受到的剥削死亡负责 。
虽然德国媒体已经澄清上述指控有较多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它仍然不能阻止人们对主办国的批判 。很多批判将矛头引向了伊斯兰国家对LGBT(性少数群体)运动的排斥上 。
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瑟(Nancy Faeser)和德国国家足球队都使用了高调、毫不给颜面的方式对主办国的社会管制和伦理价值展开了抗议 。遗憾的是 , 这些激烈的政治表态并没给德国足球带来好运 。德国足球队是在广大穆斯林的讥讽中离开赛场的 。笔者仍然清楚地记着卡塔尔民众是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嘲弄德国“自以为是”和“双重标准” 。
【为什么德国人那么热衷于搞“人权”道德审判?】

文章插图
2022卡塔尔世界杯E组小组赛前德国队合影时以手捂嘴以示抗议 。图源:路透社
看到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收获信任和欢迎,而德国在海湾国家的形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恶化 , 这很令我感慨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中国网友对于德国的评价,他们认为德国对中国整体上非常不友好,德国总是傲慢地、自以为是地说教 。
通过来自海湾国家民众的反应,读者能够了解到 , 德国给其它国家带来的这种感受并非只针对中国独有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读者了解为什么德国社会总是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 。
在本文后半部分,我会尝试使用德国人习惯的方式来评价这种思想倾向 。虽然这些改进建议是针对德国方面的,但是道德审判(moral judgment)倾向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群体中 , 因此我认为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具有普遍意义 。
在中国,对于一件事是否符合道德的教育是如何开展的呢? 德国这类教育是通过哲学和宗教教育来达成的 。德国的中小学生,在这类课堂上经常被要求解决一些道德困境 。
我有一个16岁上学时记忆深刻的案例: 一个女孩发现自己购买的面霜里存在有害成分,因此她偷偷回到商场把这个面霜替换成了较为廉价的另一类产品 。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评价这一行为是否道德 。然而 , 这种探讨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并且能够援引一些伦理学原理和概念,就会得到较好的分数 。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德国的伦理教育是不分是非和对错 。
在我的记忆里,伦理教学中唯一一项可以被称为标准答案的是对人权的维护 。德国对人权的维护是判断是否符合道德的最高标准 。这一标准是如此重要 , 以至于我们的宪法都将它写进了第一条里(人的尊严权) 。
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历史是其在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深深地伤害了这个世界 。如何面对世界大战、大屠杀的历史是每个德国人出生以后无法逃避、必须接受的教育 。因此德国人在国际互动中都必须要学会如何同过去那个侵略和种族主义的德意志做切割 。
相关经验推荐
- 达芬奇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外星人
- 喝了绿茶心慌怎么办
- 为什么农商银行利息高?
- 三文鱼可以生吃吗 三文鱼为什么可以生吃
- 为什么吃当归拉肚子 当归泡水有什么功效
- 牛肉柿子汤为什么苦
- 为什么没有椰蓉蛋黄的月饼
- 为什么烤箱烤地瓜很干
- 吃槟榔为什么要加石灰 干槟榔中间的膏是什么
- 棉花糖牛轧糖做出来软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