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 四 )


2、炸馓子:
老北京人过清明,喜欢吃炸馓子 。炸馓子是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 。形状各异,或为麻花,或栅状,香脆精美,起于寒食节禁火,用以代餐,因此在古代又被称为“寒具” 。炸馓子虽然酥脆美味,但属于油炸类面食,不易过多食用 。
3、子福:
山西、陕西等省汉族食品 。面粉包上枣、豆、核桃等,外层放一鸡蛋,周围盘上面蛇,用蒸笼蒸熟即可 。原用于清明节上坟祭祖 , 祈求子孙有福 。祭坟时用一个大子福,祭完后全家分吃 。娘家每年都要给出嫁的女儿送一个子福 。
4、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主要食材有米粉(糯米粉、粳米粉、籼米粉)、腊肉、蒿叶(白蒿、牡蒿) 。蒿子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蒸熟后将两面煎炸至金黄色,外酥里软,口味更佳 。蒿子粑粑带有绿色野菜的清香 , 鲜香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
5、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 , 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 。由于农业社会物质匮乏的特性 , 传统节日强调“吃”的文化,清明粿之于清明(后逐渐覆盖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 , 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仪式性、家庭参与性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明食俗:南北各地怎么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蒿子粑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粿

###其它资料参考### 清明节有吃青团的风俗 。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被追捕,百姓很难给他送食物,恰好一百姓踩到了艾草上,之后心生一计制作成了青团,毕竟青团的翠绿颜色完全看不出是一种食物,为了保命,之后太平军都被要求要学会制作青团来保命,因此吃青团的习俗就这样传了出来 。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传说有一年清明节 ,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 , 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 。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
清明节吃什么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 , 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 。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等 。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 。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