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放弃舞狮的“雄狮少年”:励志热血的正反题与凡人英雄主义( 二 )


影片一开始就用富有年代感、抑扬顿挫的播音腔将舞狮的主题升华到哲学高度的极限 , 但随即一个蒙太奇 , 雄狮变成了流浪猫 , 大道理掉在土路上 。 伴随五条人的《靓仔出街》 , 骑破单车、穿破拖鞋的“靓仔”主角带我们过场 。 错落的水田、东倒西歪的电线杆、上下坡土路、铁皮屋顶苫着红蓝编织袋、海鲜大排档的师傅在露天厨房颠勺……令人恍然想起 , CG技术除了制造幻境之外 , 还能还原生活情景 。 尽管我们还是会朴素发问:它和实景有什么本质区别 , 但至少 , 在这部电影中 , 视觉炫技没有拖累内容 , 反而服务了内容 。 影片的很多镜头 , 如窄巷追车撞到玻璃、胖子昏昏欲睡地打鱼蛋 , 夕阳下的强仔咸鱼店门口 , 汗衫短裤的中年男子得意忘形 , 被妻子抄起咸鱼敲脑壳……明显致敬了成龙和周星驰的真人电影 , 这些喜剧元素也形成了一种不断自嘲、不断消解的小人物无厘头风格 。
不过 , 充满烟火气的无厘头只持续到影片的1/3 , 中间的1/3则转为沉重的现实主义 。 阿娟其貌不扬的脸 , 在起初阳光下的少年拜师故事中被大特写反复刻画 , 这是主角的镜头 。 但自从登上去广州打工的小巴 , 他的脸便经常淹没在阴影里 , 只留给镜头突出的后脑和嶙峋的脖颈 。 蹲在高楼脚手架上、穿着灰色雨披拎着外卖奔跑、身体倾斜四十五度推着平板车上两米高的货、混在电子厂穿灰黄色工服上班的人群中……他看不清五官的面孔失去了主角光环的眷顾 , 也失去了动漫造型的造成的距离感 , 变得十分真实和常见 。 2005年 , 广州楼盘遍地拔起 , 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尚未免除 , 大量青少年从初中就退学打工 , 他们留过杀马特或锅盖头 , 最后都剃成好打理的板寸 。 这一年“打工人”一词刚刚在字典里出现 , 但频繁流动的打工仔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路人疲惫而习以为常的眼底 , 直到镜头逼迫人们注视这些难以区分的背影 。
天台上的雄狮睁眼:热血励志的正反题
在1/3处从光明堕入黑暗 , 然后在高潮处一飞冲天 , 皆大欢喜 。 《雄狮少年》如此简单地使用这种常见的电影节奏 , 观众也许会感到俗套 。 有评论者认为前半部分过于套路 , 口号多到尴尬 , 从“灵魂暗夜”起后半部分渐入佳境;也有人认为套路服务于后面的反套路 , 高开低走 , 反而让高潮层次丰富 , 超越普通的皆大欢喜 。
英雄主义|放弃舞狮的“雄狮少年”:励志热血的正反题与凡人英雄主义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剧照 。
我比较认同后一种 , 我的观感是:电影像是在刷黑的油画布上逐层提白罩染 , 光明和灰暗、励志和残忍、奇迹和没有奇迹 , 在影片中一直互相纠缠 , 互为反题 , 后者剥蚀、消解前者 , 却将前者最坚硬的内核裸露出来 。 观众如果和主人公的“逆袭”意志稍稍拉开距离 , 就会看到故事的现实版本:阿娟开头给父母打电话 , 就说自己18岁了 , 要去打工 。 阿娟、阿猫、阿狗 , 这些18岁的孩子没有去上学 , 就算父亲不出事故 , 他们也很快会和父母一样踏上务工之路 。 而舞狮并不是一个选择 , 活狮子阿强还是会在婚礼上遭人白眼 , 靠卖咸鱼养家;即便出身优越 , 拿了冠军 , 冠军阿娟的舞狮道路也有难过的坎 。
带着这个视角看拜师学艺的过程 , 浮夸到虚张声势、用力过猛到无厘头的豪迈 , 也透出心虚和心酸 。 邻居大爷的广播字正腔圆地放着“少年强则国强” , 镜头一摇却露出三个含胸低头的废柴;阿娟在田埂上连珠炮地大吼“天生我材必有用”、“乘风破浪会有时”、“仰天大笑出门去” , 师父却并不买单 , 面无表情地说“行了我知道你喜欢李白了” 。 幼稚的口号喊得越多越响 , 越暴露出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 , 和热血少年自知的力不从心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