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 , 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 , 称作“分野”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 , 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
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 , 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 , 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 , 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
扩展资料:
应节食品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 , 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
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或是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 , 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 。
乞巧节传统习俗有拜七姐、拜牛郎、祈福许愿、乞巧、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等 。
来历 。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 ,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
文章插图
2、七夕节有哪些风俗(七夕节为什么叫乞巧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 , 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
七朵花祭七娘妈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 , 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 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 , 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 , 称作“分野”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 , 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在古代 , 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 。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 ,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后,“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一起来看看,古人们如何过七夕!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 。”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 , 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所谓投针验巧,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 , 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 , 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 , 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 , 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 , 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 , 此拙征矣 。”
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 。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汉后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全国 。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
七夕观星
初秋时节,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星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亮度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 。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 , 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 。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它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 , 传说中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 。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 在七夕夜晚,年轻的靓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 , 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
吃巧果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 , 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 。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 以巧果最为有名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 。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 , 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 ,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
综合自:中国文化网、光明日报、百度百科等
文章插图
3、乞巧节的来历1、乞巧节又称七夕,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 。东汉时 , 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 , 并且一直保留下来 。
2、它起源于汉代,宋代之际,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 , 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 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3、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 , 各有趣味 。
4、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 , 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 , 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
5、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 , 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 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
文章插图
4、乞巧节是什么时候,风俗是什么,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1.乞巧节的风俗有制作巧果、拜仙禾、拜神菜和七姐会等等 。
2.乞巧节是指祭拜月亮和织女,祈求容貌靓丽、心灵手巧和美好姻缘的节日,大多的参和者都是少女,在当天,会制作巧果,还有祭拜祭祀活动 , 也有地方举办大型的庙会 。
3.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
4.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 , 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
5.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 , 各有趣味 。
6.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
文章插图
5、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乞巧节的风俗和来历,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1、乞巧节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 。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负,连家产都没得分,只留给他一条老牛,但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因为触犯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 , 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负 , 所以决定要帮他 。一天,它忽然开口告诉牛郎,东边山下有个湖,每天都有七个仙女到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 。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 , 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 , 急得哭了出来 , 这时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现 , 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答应了,两人婚后生了一双子女 , 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老牛却死了,在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馐撬詈竽芰舾@傻奈ㄒ灰患?。而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天庭后,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织女给抓回来,牛郎为了找回织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咛,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们,此时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头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 , 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 , 牛郎和一双儿女在河边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动容,所以特赦他们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一家渡河相会 , 说七夕当天晚上一定会下雨 , 这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喜极而泣的泪水…
七夕节习俗节日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 , 同一个七夕节,各地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
2、七夕节习俗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 。年轻妇女穿上新装 , 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 , 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