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宁德时代,众泰汽车重生之难( 三 )


汽车产业人士王银海向「探客出行」指出,众泰汽车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营不善 , 导致现金流不畅 , 进而引发产能危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疏于研发投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 。
热衷“拿来主义”的众泰汽车,“上半生”最终落得了命薄如絮、风雨飘摇的悲惨结局 。
2、起死回生
除了生产资质外,众泰汽车没有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因此在长达一年时间内一直没有意向投资人敢于贸然接盘 , 就在外界认为众泰汽车终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时,其“下半生”却在2021年12月意外开启 。
2021年10月 , 江苏深商斥资20亿元全盘接收众泰汽车 , 被确定为众泰汽车的重整投资人 , 两个月后 , 处于预重整阶段的众泰汽车重整完毕,江苏深商正式入主众泰汽车 。
起死回生之后的众泰汽车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赛道 。
根据其披露的发展方向,短期计划对旗下所属品牌进行重组,通过合并同质化车型、优化产品序列、重整经销商网络等策略,集中资源提振销量;长期计划以收购、合资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将积极布局微型电动车下乡业务 , 抢占微型电动车市场制高点 。
不可置否 , 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确是一条黄金赛道,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态势 。

“碰瓷”宁德时代,众泰汽车重生之难

文章插图



(图 / 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产销量连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快速攀升,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 。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DC发布报告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 ,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1% 。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50% 。
增长空间巨大,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 。当前,众泰汽车不得不面对三股势力的围追堵截:
一是以“蔚小理”和“哪零威”为首的的造车新势力;
二是极氪汽车、AITO问界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三是以小米汽车、集度汽车为代表的跨界新能源汽车品牌 。
“经过一番折腾,众泰汽车的品牌认知度已大不如前,加之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在产能和技术上的倾斜只会继续增加 , 众泰汽车突围已是难上加难 。”王银海坦言 。
事实上,众泰汽车突围难上加难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 。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必不可少 。
以“蔚小理”为例,2022年上半年 , 三者的营收分别为202亿元、148.86亿元和182.9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39.1亿元、24.86亿元和29.05亿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36%、16.70%和15.88% 。
相比之下,众泰汽车在上半年的营收为2.98亿元 , 研发费用为1068万元,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仅为3.58%,甚至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
自主研发的道路走不通 , 那众泰汽车还能施展“拿来主义”吗?2022年上半年,众泰汽车的货币资金为13.89亿元,其中有高达13.14亿元的资金处于受限状态 , 另外还有高达11.34亿元的短期借款和17.29亿元的长期借款 。
众泰汽车虽然经历了重整,但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 。以现有资金水平,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拿来主义” , 众泰汽车均显得力不从心,即便60亿元的定增募资全部到位,恐怕也难以逆势突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