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汇20120513更年期郁琦 饮食养生汇20121009( 四 )


又叫君达菜 。其性凉 , 有损脾气 。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虚人服之 , 则有腹痛之患 , 气虚人服之 , 则有动气之忧 , 滑肠人服之 , 则有泄泻之虞 。”由此可见 , 对脾气虚弱 , 尤其是脾虚便溏之人 , 不宜多食常食之 。
性平 , 味甘 。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 , 枸杞性寒 。如《别录》中说它“微寒” 。《食疗本草》认为“寒 , 无毒” 。《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 , 甘寒性润 。”正因如此 , 对平素脾胃虚弱 , 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 , 皆当忌之 , 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 , 时时泄泻者勿入 。”
此外 , 脾虚者根据其宜忌原则 , 应当忌食或少吃阿胶、马奶、牛奶、海参、甲鱼、螃蟹、蛤蜊、蚌肉、蚬肉、鳆鱼、芝麻、荞麦、柿子、柿饼、荸荠、柑、橘、香蕉、桑椹、无花果、猕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萝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脑、茼蒿、菠菜、莼菜、发菜、蕺
菜、地瓜、丝瓜、生菜瓜、生黄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菊花、金银花、地黄、决明子、西洋参、胖大海、薄荷等 。
脾虚者宜吃以下食品 。
性平 , 味甘 , 有补脾益气之功 。《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 , 皆能补脾 , 益五脏 , 壮气力 , 止泄痢 , 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 , 为五谷之长 , 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其味甘而淡 , 其性平而无毒 , 虽专主脾胃 , 而五脏生气 , 血脉精髓 , 因之以充溢 , 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 因之而强健 。”可以说凡虚弱之人 , 粳米皆宜 , 尤脾虚之人 , 最宜食之 。
性温 , 味甘 , 有补脾益气的作用 , 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唐·孙思邈说:“糯米 , 脾病宜食 , 益气止泄 。”所谓脾病 , 乃指脾虚为病之义 。《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 , 益气补脾肺 , 但磨粉作稀糜 , 庶不黏滞 。若作糕饼 , 性难运化 , 病人莫食 。”
又称锅焦 。性平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 , 运脾 , 消食 , 止泄泻” 。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 , 或食不消化 , 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 。古方中亦常用之 , 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 , 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 。《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 , 颇有效果 。
又称西谷米 , 西米 。白净滑糯 , 营养丰富 。性温 , 味甘 , 能温中补脾 , 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 食之颇宜 。《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 , 久病虚乏者 , 煮粥食最宜 。”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 。性平 , 味甘 , 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 , 益气力 , 御风寒 , 益颜色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 , 暖胃 , 肥五脏” 。脾虚之人 , 可用番薯当主粮 , 常食之 。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 。有补脾健胃的作用 。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 。《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 。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 , 相得益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