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的来历及相关知识解读 地瓜是什么样子的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都干不好 , 只能回家卖红薯了 。 ”
红薯表示不服 , 卖红薯又怎么啦?红薯卖得好 , 能救人无数 , 还能走上人生巅峰呢!
白薯的别名实在太多 , 什么红薯、番薯、甘薯、地瓜……为了方便 , 本文就统一叫它“白薯” 。 不过 , “番薯”这个名称还是不能忽略的 , 因为这暗示了它的“歪果仁”身世 。
我们最熟悉的白薯出现方式 。
现在一般认为 , 白薯原产于美洲奥瑞诺科河(Orinoco)到尤卡坦半岛(Yucatan)之间的地区 , 只有一个栽培种 , 所以即便有十几个不同的名字 , 本质上都还是指同一种东西 。 白薯最早在明朝传入华南沿海的福建、广东一带 。 那时正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时代 , 许多原产于美洲的物种跟着欧洲人的船队 , 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足迹 , 白薯便是其中之一 。
万历年间 , 福建人陈振龙和儿子陈经纶在和菲律宾经商时 , 发现了白薯这种神奇的作物:生熟都能吃 , 味道甘甜 , 好种易活还高产 , 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陈振龙大为惊喜 , 很想把它带回老家种植 。 但白薯在当时的菲律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宝的级别 , 严禁出口外传 , 他们在失败多次之后 , 终于蒙混过关(据传说 , 是将白薯藤编在船上的绳索里) , 把白薯种带回了福建 。
当时 , 福建正闹旱灾 。 福建巡抚金学曾读过陈经纶推荐白薯的禀帖后 , 看到了救灾的希望 。 试种看到成果之后 , 金学曾便在福建推广种植 。 第二年 , 泉州地震 , 福州大旱 , 但因为之前种植了白薯 , 成熟之后的收获比谷物多了好几倍 , 很多地方因此度过了这次灾难 。 白薯立下大功 , 大家争相栽种 , 很快便在福建普及了 。 福建土地贫瘠 , 台风多发 , 推广种植白薯之后 , 福建得以“荒而不灾” 。
明万历年间 , 徐光启也曾从福建将白薯引入上海一带 , 以应对水灾造成的饥荒 。 到了清朝 , 陈振龙的后代又将白薯推广到了北方 。 白薯产量是谷物的数倍 , 又易于管理 , 价格也极其便宜 , 一季白薯有时候甚至能顶上半年 , 藤蔓还能作为牲畜的饲料 。 意识到白薯的优势之后 , 清朝统治者如康熙、乾隆等人 , 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白薯 , 白薯逐渐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
中国是最大的白薯生产国 , 白薯曾是解决口粮问题的重要“功臣” 。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和粮食供需之间的矛盾 , 加上一批优良品种的成功繁育和推广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 , 中国的白薯种植蓬勃发展;1962年 , 中国的白薯种植面积一度达到一千万公顷左右 。 你可以回家去问问老一辈人 , 许多都对这种粗粮怀着不一般的感情 , 要么对救人一命的白薯充满怀念 , 要么回想起天天吃白薯的日子就胃里发酸 。
【白薯的来历及相关知识解读 地瓜是什么样子的】到了70年代后期 , 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粮食的供需矛盾得到了缓解 , “吃饱肚子”不再是大问题了 , 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依赖粗粮充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白薯的种植面积在80年代迅速下降 。 白薯的用途也由充饥的主食 , 逐渐转变为饲料、工业原料以及保健食品 。 在白薯当粮的年代 , 80%以上的白薯被农民食用 , 而如今农民种植的白薯 , 自己食用的比率已经不到1% 。 白薯的吃法也越来越丰富:能做成粉丝、粉皮、薯片、薯干 , 甚至还被做成蛋糕等甜点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