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指干贝味道 干贝啥味道( 三 )


\t刀工严谨, 入趣菜中
\t福建海鲜珍品有柔软、坚韧的特性, 非一般粗制滥造可获成效, 这就决定了闽菜刀工必具严格的章法 。 闽菜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称 。 如“鸡茸金丝笋”, 细如金丝的冬笋丝, 与鸡茸、蛋糊融为一体 。 食时, 鸡茸松软, 不拖油带水, 尚有笋丝嫩脆之感, 鲜润爽口, 芳香扑鼻 。 又如“爆炒双脆”, 厨师在加工肚尖时, 用剞刀法在肚片里肉剞上横竖匀称的细格花, 下刀迅速而富有节奏, 刀刀落底, 底部仅保留一分厚度相连, 令人叹为观止 。 再加上微妙的爆炒, 成菜既鲜又脆, 造型之美, 使人赏心悦目 。 总之, 闽菜的刀工立意决不放在华而不实的造型上, 而是为“味”精心设计的, 没有徒劳的造作, 也不一味追求外观的艳丽多姿 。
\t汤菜居多, 滋味清鲜
\t汤菜在闽菜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它是区别于其他菜系的明显标志之一 。 这种烹饪特征与福建丰富的海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 。 从烹饪与营养的观点出发, 闽人始终把烹调和确保质鲜、味纯、滋补紧密联系一起 。 在繁多的烹调方法中, 汤最能体现菜的本味 。 因此, 闽菜的“重汤”或“无汤不行”, 其目的皆在于此 。 如“鸡汤氽海蚌”, 系用汤味纯美的三茸汤, 渗入质嫩清脆的海蚌之中, 两相齐美, 达到眼看汤清如水, 食之余味无穷的效果;又如“奶汤草”, 色白如奶, 肉质细嫩甘鲜, 味道清甜爽口;再如“葱烧蹄筋”, 汁稠味鲜, 葱香浓郁, 甜爽可口 。 纯美的汤, 为闽菜风味增添了诱人食欲的美妙韵律 。
\t调味奇异, 甘美芳香
\t味美可口是人们对菜肴的共同要求, 善于调味是闽菜特色之一 。 闽菜的调味, 偏于甜、酸、淡 。 这一特征的形成, 也有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 。 善用糖, 甜去腥膻;巧用醋, 酸能爽口;味清淡, 则可保存原料的本味, 并且以甜而不腻, 酸而不峻, 淡而不薄, 享有盛名 。 闽菜厨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根据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刀工和不同的烹调方法, 调味时坚持做到投料准、时间准、次序准、口味准, 使菜肴的口味丰富多彩, 变化无穷, 构成闽菜别具一格的风味 。 如“淡糟香螺片”、“醉糟鸡”、“红烧兔”、“茄汁烧鹧鸪”、“糟汁氽海蚌”等, 以清鲜、和醇、劳香、不腻等风味特色为中心, 在南方菜系中独具一格 。
\t烹调细腻, 丰富多彩
\t闽菜烹调方法多样, 不仅熘、焖、氽等独具特色, 还擅长炒、蒸、煨方法 。 闽菜“响玲肉”, 呈淡黄色, 质地酥脆, 略带酸甜, 吃时有些微响, 故称响铃肉;“油焖石鳞”, 色泽油黄, 细嫩清甜, 醇香鲜美 [2] 。 这些菜肴, 在外地的福建人都亲切地称为家乡风味, 成了维系家乡感情的纽带, 所谓“因风思物, 因物思乡”, 正是这一道理 。
\t闽菜的煨制菜肴, 具有柔嫩滑润, 软烂荤香, 馥郁浓醇, 味中有味, 食而不腻的诱人魅力 。 闻名中外的“佛跳墙”, 是清朝后期福州“聚春园”菜馆首创,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文人“坛启荤香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的佳名, 恰当地赞誉了煨菜之冠“佛跳墙” 。 这一名菜, 荤香四溢, 味道醇厚, 历经百年, 海外游客纷至沓来, 以品尝这个美馔佳肴为一大快事 。 此外, 色调洁白, 和谐美观, 鲜嫩松脆, 味道爽口的“生炒海蚌”;清色清沏, 鱼肉嫩滑甘美, 味道醇香鲜爽的“清蒸加力鱼”;肉烂味鲜, 糟香袭鼻, 质地滑润爽喉, 甜美适口的“江糟羊”;色、形、味均似荔枝, 食之酥香细嫩, 酸甜鲜美, 滑润爽口的“荔枝肉”等, 深为国内外宾客所同嗜而闻名于世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