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双十二,转向线下是唯一出路?( 二 )


当然,平台对商家、用户的冷淡态度早有预期——正是后者过去几年的持续躺平 , 才让平台不断削减资源,直到如今将双十二彻底打入冷宫 。
环球网在去年双十二当天早上进行一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必要为双十二熬夜剁手,另有30%的用户表示“还在观望” 。虽然不知道这30%需要观望的消费者最终有多少人忍不住出手,但可以肯定的是双十二早已没有引发全民狂欢的能力 。
即便是当时还如日中天的薇娅、李佳琦两位淘宝大主播,也没有为双十二做太多额外准备 。李佳琦直播间在双十二期间虽然安排了专场直播,但选品从前一年的400多件下降到100件左右,薇娅直播间则一切如常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上线专门为双十二准备的折扣商品 。
前车可鉴,电商平台今年收紧资源也无可厚非 。而在平台宣传力度锐减的情况下 , 商家和用户必然会变得更加冷淡 。甚至一些本有购物打算的用户,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叩问:

“双十二这就结束了?!”


都说人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难道双十二也要等到寿终正寝那一天 , 才能再次引发人们的重视?
重估双十二:办购物节真的不划算了
消费者会不会重新燃起对双十二的热情还不好说,但平台早就有了另外的盘算 。
【被遗忘的双十二,转向线下是唯一出路?】抛开直播电商兴起、购物节泛滥等近年涌现的消极因素不谈,双十二购物节自诞生之日起便存在定位不明确、影响力有限等问题 。先天不足,后天生存条件也不算优越 , 各方或许需要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办双十二,还划算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从平台还是商家的角度讲,筹办一场大型购物节都是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 。
京东曾对外公布618的筹备计划 , 一共分为筹备期、蓄水期、预热期、售卖期和售后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在内部抽调人员和各种资源相互配合 。双十二的规模当然无法和618、双十一相提并论 , 但前期预热、联系商家备货、保障售后物流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
当双十二热度、销售额齐齐下滑的时候,平台投入的人力、物力能否回本,就成了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难题 。
商家这边 , 由于淘宝一直有在双十二扶持中小商家的传统,大商家获得的流量倾斜没有双十一那么明显,更大的麻烦集中在备货环节上 。
不同于双十一 , 商家准备已经实现流程化,爆款商品一般根据不同商家体量按倍数备货即可 。双十二体量太?。?每年的情况也不稳定,往往会给备货带来了很大考验 。
有鉴于此,大量商家将双十二视作清库存的机会 , 将“仓底货”打上折扣、贴上活动标签推向市场 。但缺乏爆款的参与 , 又进一步削弱了双十二的吸引力、营销销路,进而再度挫伤商家参与热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其次,哪怕看起来坐享其成的消费者,也为购物节贡献很多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那些购物节的骨灰粉 。
小朋就直言,这几年为了“打赢”双十一这场硬仗,他一般要提前半个月做功课,基本上和平台预热、预售再到正式开售等全套流程重合,费时费力 。既要在不同平台对比商品价格和满减力度,不同店铺的同类商品有时也会存在批次不一样、售后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都需要花不少时间进行对比 , 再做出选择 。
更不用说电商平台近年来愈发复杂的活动规则,更是耗尽了用户的精力 。小朋就向价值研究所表示,那段时间在支付宝、闲鱼、饿了么等所有阿里系平台都有相关活动,他一个都不想漏——“毕竟购物节就是为了薅羊毛,少薅一点都觉得亏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