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脚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二 )


乌龙茶属于绿茶还是红茶?属于半发酵茶!
3、产地不同:红茶主要产于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乌龙茶主要产于安溪、感德、祥华、长坑,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
4、作用不同:绿茶有醒脑提神,利尿解乏,缓解疲劳,抗衰老的作用 , 乌龙茶有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的作用,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
5、主要品种不同:红茶主要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等 。绿茶主要分为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等 。乌龙茶主要分为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等 。

简介: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

###其它资料参考###4 小叶乌龙(矮脚乌龙)
树势矮小,树形披张 , 枝干柔软,偏斜伸展,多弯曲,节间距短,平均距离2.4公分,分枝旺盛,树高自79至119公分,幅20公分 。主干径仅2.5公分,皮灰白色,枝干着生角度60-70度间,枝叶平展,着生角度为60-75度向 , 嫩稍黄褐色,叶肉较薄而脆,颇似桃仁,长5.1公分幅2.3公分,叶而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略成弓形,叶缘内翻,成圆筒形 。主脉特显 , 侧脉细不显,脉数5-7对,锯齿浅而钝,疏而不显,23-26对,叶尖圆钝,叶柄较短,约四公厘 , 花朵有结实性,子实一至三粒全树花蕊甚盛,开花期不齐,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下旬续有开放,花甚小,幅三-三、九公分,白瓣乳白色,五片居上为大,下有小者两片,长1.3公分,幅1.1公分,花丝甚短,仅0.9公分,计二三四个 。柱头较药高,长一公分,在五分之二处三裂 。子房表面着生短小茸毛,花萼绿色,计五片,长0.3公分,幅0.35公分 。
花梗特短,仅0.6-0.8公分 , 果皮褐绿,果单粒较多,果粒甚小,发育不健全者较多 , 形扁圆,暗灰色,长14.3公厘幅15.6公厘 。
【妞注】
矮脚乌龙/高脚乌龙
顾名思义,都是乌龙种 。一个是矮小品种,另一个是植株高些的品种 。闽北乌龙除了包含上文所记载的闽北水仙,也包含闽北乌龙 。这是闽北乌龙茶的两大类 。而这两种都是品种名称,而并非代表乌龙茶工艺 。
何时有乌龙茶工艺,《建宁府志》记载清初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人来武夷山教授松萝制法,而松萝制法本是炒青绿茶的方法,此法始于明隆庆年间 。《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 。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 。炒时需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炒起出铛时,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 。以手重揉,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 。” 这样的记载基本与武夷岩茶前期的处理方式一致 。但由于品质优秀 , 产量增加,而导致量产跟不上出现的粗制滥造 。周亮工的《闽小记·闽茶》中记载:“崇安令招黄山僧制松萝茶……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 , 即试之,色香具足,经旬月 , 则紫赤如故” 绿茶变的紫赤的原因,有许多,譬如炒后没有散热 , 堆放导致的发酵,就容易形成后来的红茶,但又有炒青工艺,所以又类似乌龙茶 。在桐木,制作红茶的工艺里,手工环节有个“过红锅”其实就是炒青工艺的一个演变 。所以我个人觉得那时候的松萝制法,是之后红茶或者说乌龙茶制法的一个演变过程的雏形 。而周亮工那时候处在顺治五年 , 可以说明明代没有乌龙茶制法,而乌龙茶的出现完全从清代开始 。清康熙后期,武夷茶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乌龙茶制法 。此可以在康熙三十年,曾在武夷山为僧的闽南人释超全的《武夷茶歌》窥见只是那时候的工艺尚不完善 。《茶说》则记载为:“武夷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