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汤点茶法”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宋人点茶的方法 。这“七汤”名为: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青云渐升、浚皑凝雪、乳点勃然、稀稠得中 。基于此 , “七汤点茶法”的点制过程体验了宋代点茶的优雅,主要体现在汤花、茶器与点茶手法的优雅上 。
“致清导和”是宋徽宗提出来的茶道思想 。清与和,除了以上内容它还包含了儒释道思想的精神内涵,如儒家的中和谦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 , 人们都可以在点茶过程中体会到 。
又如点茶人的仪表,要求茶人仪表朴素、干净和整洁;挑选的茶器必须洁净,准备的茶叶是从大自然中亲自采摘的植物,具有大自然的味道等 。其次,点茶的点茶动作和过程中要求点茶人具有尊卑有礼、内敛沉稳的道德情操 。
在点饮时,通过茶自然干净的特征 , 取得清新、清净的感觉,从而让身心净化,达到一种明心见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性的中正平和要求点茶和饮茶之人要懂得进退有度,举止得体 , 不骄不躁,方可点得好茶一碗,才能一品其中香味和滋味 。
最后,佛家追求圆满,点茶人只有明了点茶的真谛,才能点得一碗好茶汤,点茶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点茶之美,成就点茶得“得味、得韵、得道”的圆满境界 。
点茶中汤花的乳白、鲜白等色泽、变幻的花形、悠然的清香,将汤花之美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点茶的颜色之美主要指的是汤花之美,要求乳白或鲜白之色,纯白最佳 。点注之后,茶汤表面会升起一层白色的厚厚的泡沫 。泡沫通常被称为“汤花” 。宋代文人们常将它比作乳点、云朵和白雪等物象 。
如丁谓的《咏茶》中记录的“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 , 将纯白的汤花比作玉乳、云朵、白雪 。水融入茶盏,点起白色的汤花,汤花在盏中翻腾,就像冬天翻滚的皑皑雪浪 。白汤给宋代人在点茶过程中带来了美的体验,以及心灵享受 。
再如欧阳修诗句中的“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描述的就是茶汤滋味的超凡脱俗感,带来了异于生活的味觉体验 。清香的感官感受常会给我们带来超凡脱俗、远离喧嚣、平静安详的精神美感 。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点茶过程中,茶具是主泡器,最为重要 。在中国 , 茶具以福建建安建窑黑釉盏为上乘 。黑釉盏中兔毫盏最适合点茶 。
因点茶的汤花追求白色,所以黑色的茶具方便观察汤花的形态,会形成黑白强烈的对比效果 。兔毫的纹理也容易让点茶者产生“咬盏”的清晰视觉效果 。白色汤花在黑色茶盏中移动的时候 , 有白色汤花稳稳“咬盏”慢慢移动的感觉,形成生动有趣的动态景象 。
兔毫盏的色泽和厚重感中还蕴含着古朴典雅的生活气息 , 黑色沉稳,釉色的温润晶莹,釉面下还有不规则的和弯弯曲曲的形状宛如山川的图像 , 图像与兔毫盏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古朴、沉稳、优雅的美感 。
七汤点茶法,分七次注水,每一次注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周回一线,定点注水和吊水线等方式 , 只有严格点注,汤花才能达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和周回旋而不动的要求 , 才能点出真正的好茶 。
七汤点茶法从一汤开始灿然生出“疏星皎月”的自然景象,二汤击拂出“珠玑”渐落的茶汤形状,三汤后“云雾”慢升,四汤结“浚霭”和“凝雪”,最后盏中出现“乳雾” 。
宋人在点茶时,通过利用自然的审美方式去挖掘点茶的美学内涵和精神内涵,从单纯的点茶活动去感悟大自然的物像美,将艺术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美与天然相互依存的状态 。整个点茶过程的乐趣和情趣,通过自然和物像的体现跃然而出,让人只读文字就能迅速捕捉到感受到点茶的美感 。
相关经验推荐
- 饺馅干怎么做好吃
- 蜂蜜黄皮可以怎么腌制
- 五谷杂粮馍怎么做
- 广西南宁酸柠檬怎么吃
- 月子里宝宝感冒怎么办 月子里宝宝感冒怎样处理
- 安化黑茶茯砖茶怎么泡好喝
- 牛肉臭了怎么处理 如何解决牛肉臭了
- 饺子面粉怎么和
- 电饼铛做菜盒子不硬的窍门 电饼铛做菜盒子不硬怎么做
- 什么山药不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