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离头部有多远?3000亿VS6亿赵勇的估值保卫战( 二 )
而且 , 与“AI四小龙”动辄几亿的年研发投入相比 , 格灵深瞳研发体量也被远远甩下 。 以旷视科技为例 , 2017年就超2亿元,2019年达到9.33亿余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67%、82% 。
02
烧出了啥?
高研发 , 也让亏损成为AI业的常态特征 。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岳献芳表示 ,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 技术迭代快 , 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 。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 , 资本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催化剂 , AI行业也不例外 。 目前AI领域的一些技术已处成熟期 , 资本入局积极性增强 。 不过 , 其更青睐具有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大的头部企业 。
这也是格灵深瞳的灵魂问题 。
烧钱不可怕 , 关键在于格灵深瞳有多少核心竞争力、特色创新力、产品发展力?
专利方面 , 目前格灵深瞳拥有1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 。 对比竞品 , 同期旷视科技发明专利220款 , 软件著作权141项;依图科技发明专利22款 , 软件著作权272项;云从科技发明专利62款 , 软件著作权305项……
文章图片
产品落地方面 , 格灵深瞳也较为坎坷 。 成立之初虽被徐小平等明星资本看好 , 但其三维视觉过于超前 , 深度摄像头厂商PrimeSense在2013年被苹果收购后 , 一度找不到合适供应商 , 导致格灵深瞳三维数据的识别率长时间内达不到理想标准 , 落地困难 。 而转型安防后 , 原有人才结构的不适配也导致成长阵痛 。
2017年 , 格灵深瞳宣称推出人眼摄像头Foveacam , 可达2亿像素动态瞬时分配 , 在50米内可展现清晰的可识别人脸 , 100米内看清全身特征 , 且视场角达到70度 , 抓拍覆盖面积很大 。
但这次野心追赶还是遗憾翻车 。 格灵深瞳过于重视技术 , 轻视工程 , 安防行业的分散性与个性化需求令其始料未及 , 产品实际使用效果不及预期 。
庆幸的是 , 格灵深瞳也由此痛并思痛 , 不再眼高手低追求高大上 , 开始全面“接地气” 。 以2018年10月推出的“全目标结构化系统”为例 , 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体、人脸、车、非机动车进行全面分析 。 虽然自我“降维” , 但好在市场需求很明确 , 可以挣到钱了 。
行业分析师于林永表示 , 安防业的AI应用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市场 , 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 安防是系统工程 , 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也很多 。 场景落地才是硬道理 , 降本增效才能解决用户刚需 。 如今格灵深瞳在产品方面还需更加专注、专业 , 脚踏实地打造从技术到落地再到个性化需求满足的产品链路 。
另一厢 , 昔日令其受伤掉队的零售场景 , 也在焕发新机 。
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风口的回归 , 给了格灵深瞳机会 。 针对商业零售 , 开发出一款名为“来客”的商业认知系统 , 其称“面向商业线下场景的智能商业认知系统……可实现视频图像的结构化识别、对比、聚类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各场景的应用功能” 。
零售场景化大潮汹涌 , “来客”商业前景无需累言 , 但技术伦理的天堑仍在 。
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滥用人脸识别的安全隐忧凸显 , 企业面临的合规监管日益严格 。 今年315晚会人脸识别滥用更是曝光焦点 。 格灵深瞳对此如何平衡拿捏 , 后续商业之路如何 , 仍需时间作答 。
03
生意好做不?
大客户集中、应收账款攀升
细分具体业务 。 招股书显示 , 智源智能前端产品(主要是皓目行为分析仪、边缘计算设备、智能摄像机、人脸识别设备和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等)为格灵深瞳提供较大营收 , 且不断增加:2018-2020年 , 营收分别约为882.71万元、3396.12万元、1.69亿元 , 占比分别为17.65%、47.88%、69.71% 。
相关经验推荐
- 佳能|日本佳能相机撤离,老员工可能拿百万赔偿金,是不是糖衣炮弹?
- 台电|深度体验丨iQOO 9 Pro距离“全能旗舰”只有一步之遥?
- 三星|三星想在国内市场脱离「others」队列,恐怕有点难
- 显卡|开卖先涨价一半?RTX 3050价格离谱:买个便宜显卡太难了
- dji|DJI Mic正式开售:支持双通道录音,250米传输距离,售价2299元
- bing|高灵敏度震动监测技术——高质量三维扫描数据离不开稳定采集环境
- OPPO|跌至1399元,65W闪充+120Hz屏,天玑1200加速离场
- 数字化转型|OPPO再次给小鹏等车企推出手机车钥匙,绿厂离造车还有多远?
- 芯片|从3199元跌至2199元,12GB+256GB内存+65W闪充,加速清仓离场
- iPhone|女子为面子买苹果手机,贷款105万最后弄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