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书这本书怎么样( 五 )


3.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是一本教科书、工具书,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讲茶的书 , 从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艺、茶叶特色 , 非常专业 。但是说实话,对我这种非专业的朋友,涉读起来稍显费力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于系统性了解茶叶,十分有帮助 。
4.周重林李明著《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这本书没怎么讲茶,倒是以茶为线索,讲了一群顶级文人的故事,有胡适、鲁迅、周作人、梁秋实、林语堂、闻一多、郁达夫、陶行知、汪曾祺、巴金、李叔同、苏曼殊、丰子恺、张爱玲、张恨水和顾颉刚 。作为茶周边的趣事,这本书就非常有意思,所以这本书我也推荐 。
以上这四本,除了《中国茶经》很专业,另外三本书属于入门级,对茶会有初步了解有帮助的书 。两年来,笔者觉得喝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看书作对比,和更多有经验的茶人交流,都是了解茶的渠道 。对茶文化传承这件事一直不太接受,了解茶之后,喝茶,真的只是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 并没有那么大的责任,需要我们去传承 。而且,有些茶真的很好喝,比如昔归、冰岛、蒙顶甘露啊 。我们很多人也爱喝咖啡,但和爱喝茶一点不冲突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茶 , 爱上茶 。
###其它资料参考###这是《中国茶书》的作者罗家霖在客观分析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异同后,中肯作结的一段话 。这句话之于中国茶史及中国茶文化,应是点睛之笔吧?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国茶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 。我们的炎黄先祖缔造、发现、发明万物 。中国茶,同样可以溯源至那一时期 。
陆羽《茶经》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 , 一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
寥寥几言,讲的是神农氏遍尝百草,偶然间发现有解毒之效的茶 。荼,后来演变成 茶。到陆羽《茶经》后,茶 字就固化了下来 。早先有很多称谓,如槚、茗、荈等 。
【中国茶书这本书怎么样】
这是《中国茶书》历数的中国茶文化兴盛的三个时期 。
作者说,在中国茶道浪漫而感性的氛围里 , 其总体变化的态势遵循的是一种更趋合理化和实用性的法则 。煮茶之唐朝 , 点茶之宋朝(宋徽宗),泡茶之明朝 , 便是这段悠长岁月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
唐之煮茶,有古都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事文物——制茶工具和饮茶器皿为证,陆羽《茶经》中也有详载 。
宋之点茶,在于宋徽宗 。他终日率众浅唱低吟,茶宴不息,幻化《茶百戏》,行享斗茶之趣 。日本抹茶道即传习于此 。
明代泡茶,源于平民出身的朱元璋 。他治国尚简,制茶饮茶 , 也摒弃前朝阳春白雪、繁琐奢侈的行茶执法,推广更加简单经济、沿用至今的散茶泡饮之法 。
翻阅中国茶的发展史 ,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更迭 , 茶的命运也起起落落 , 沉沉浮浮,坎坎坷坷 。一如《中国茶书》作者的导师、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序言中所言: 茶之境况,国之境况也 。
的确,纵观中国历史,凡朝代更迭之际,战乱纷争之时,国人颠沛流离,很多历史时期、包括近现代,当人们连温饱都成问题时,喝茶又哪来那么多的讲究和诗意 。茶,也就是一种饮品罢了 。正如作者所言 , 人们手中的那杯茶,芳香依旧 , 却不再见唐时的浪漫,亦不见宋时的礼仪 。
朱青生教授在序言中不无遗憾地说,茶由中国而流布世界,然而关于茶的文化未必全在中国 。他举了日本茶道的例子 。他说日本茶道借茶以调节人心,寄托禅意,虽源于中土,却在庭院孤松之下,明月清风之间,与回味开掘相依,把茶道带上超绝的道路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