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龙柱怎么泡( 四 )


抖空竹
湖区入口
此镇 历史 如此之悠久,我的赞叹声引来了刘玉林的表扬,他一路上向我讲述着山东很多古镇的 历史 掌故,其熟悉程度不仅仅是如数家珍 。
文峰塔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座宝塔,刘玉林说这是文峰塔 。回来后我查资料 , 果然是此名 。新版《金乡县志》中称该塔又名光善寺塔,创建于唐贞观四年,还有的资料上说,这是由大将尉迟恭建造的 。尉迟敬德与秦叔宝已经成了著名的门神 , 他竟然建造过这样一座宝塔,故目睹此塔时,让我觉得其果然巍峨壮观 。但是《金乡县志》中却说:“文峰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形 , 高49.3米 。1938年,日本侵略军大炮轰去五层,现残剩七层半 。每层相接处为双层砖砌斗拱,东、西、南、北各砌一拱形门 。第一层北门螺旋而上,可攀顶层 。”
县牌
我数了一下,眼前所见的文峰塔有九层 , 看来没有恢复当年的十三层,《县志》中称塔的一层嵌有一块刻石,上面谈到了民国初年的修补情况:“按邑乘所载,是塔建于唐贞观四年,迄今千有余岁,风雨侵蚀,基址剥落,爰集同城绅商募大钱一百二十千有奇 , 粗为补修,俾以不朽云 。民国三年阴历甲寅三月朔日记 。铁笔王泮水 。”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破坏这样的 历史 瑰宝 , 总是令人痛恨,好在有那么多有识之士努力地保护 历史 遗迹 。虽然今日已难看到此塔当年更为英俊的身姿,但它今天依然能够立在水边,已足以令人欣慰 。
远眺魁星楼
于此塔隔空相望,还有一座炮楼状建筑,这就是魁星楼,《金乡县志》中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 汝南人彭鲲化任金乡知县,始建魁星楼 。上层供奉魁星神像,下层明窗四敞 , 为游人休息 。楼前架凌云桥于寿河之上,和陆岸相连 。”
但是我走到魁星楼前,这里却锁着门,也许是因疫情的原因,然在这空旷之地,病毒也不太可能有存活的机率 。感叹也没有用 , 只能等今后再来此地时,一探魁星楼之内况了 。
湖对岸的文渊阁
文渊阁为两层建筑
穿过星湖,对岸有座二层仿古建筑 , 这正是我要找的文庙,我从网上查得资料,金乡文庙已经被拆,但是复建的此阁乃是用当年文庙的二十四根龙柱,细看这些石柱,刊刻的果然精美 。一楼的门上挂着文渊阁的匾额,关于此名的由来,《金乡县志》中写道:“星湖西北岸,在文昌阁故址,1985年新建文渊阁 。高7.2米,长23米,进深13米 。上层斗拱飞檐,下层设有环廊,24根雕龙石柱顶立 。正门上方,高悬县长王连秀所题‘文渊阁’匾额 。整个建筑 , 雕梁画栋,气势雄伟 。”
平面图
匾额
不清楚是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给该阁起的名,也不知为何将该阁的名称起的与故宫内的四库藏书楼一样,如果在清代,这显然是僭越 。但眼前所见的文渊阁仅有故宫内那一座的十分之一大小 , 实在算不上巍峨 。但是金乡文渊阁似乎又不是新建筑,因为其门口立有济宁市级文保牌 。既然有这样的认定,说明此文渊阁并非当代臆造品 。但文保牌的背面是空白的 , 我未能找到相应的简介资料 。
山阳书院匾额
上着锁
而今的文渊阁上着锁,门口还挂着山阳书院的匾额,《金乡县志》介绍说:“唐贞观年间,县在文庙院东北隅建藏书楼,贮藏经史 。清,文庙内设‘山阳书院’,藏书供内部借阅,后移于义庙丽藻堂 , 类分经、史、子、集 。民国初,人多向新 , 古籍渐处封存状态 。1914年设通俗图书馆,不久即撤 。1928年,县教育科派于华章在魁星楼建中山图书馆,置新书200余种,1000余册,报纸4份,刊物10余份,对外开放 。1930年 , 于华章从戎 , 孙述程接管,陆续添置新书,类分甲、乙 , 逐渐成型 。1938年,金乡沦陷 , 国民党县政府携大型丛书《万有文库》逃亡,余书散失一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