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法的代表什么( 二 )


在点饮时,通过茶自然干净的特征,取得清新、清净的感觉,从而让身心净化,达到一种明心见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性的中正平和要求点茶和饮茶之人要懂得进退有度,举止得体 , 不骄不躁,方可点得好茶一碗 , 才能一品其中香味和滋味 。
最后,佛家追求圆满,点茶人只有明了点茶的真谛,才能点得一碗好茶汤,点茶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点茶之美,成就点茶得“得味、得韵、得道”的圆满境界 。
点茶中汤花的乳白、鲜白等色泽、变幻的花形、悠然的清香,将汤花之美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点茶的颜色之美主要指的是汤花之美,要求乳白或鲜白之色,纯白最佳 。点注之后,茶汤表面会升起一层白色的厚厚的泡沫 。泡沫通常被称为“汤花” 。宋代文人们常将它比作乳点、云朵和白雪等物象 。
如丁谓的《咏茶》中记录的“碾细香尘起 , 烹新玉乳凝”的句子,将纯白的汤花比作玉乳、云朵、白雪 。水融入茶盏,点起白色的汤花,汤花在盏中翻腾 , 就像冬天翻滚的皑皑雪浪 。白汤给宋代人在点茶过程中带来了美的体验,以及心灵享受 。
再如欧阳修诗句中的“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描述的就是茶汤滋味的超凡脱俗感,带来了异于生活的味觉体验 。清香的感官感受常会给我们带来超凡脱俗、远离喧嚣、平静安详的精神美感 。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 , 点茶过程中,茶具是主泡器,最为重要 。在中国 , 茶具以福建建安建窑黑釉盏为上乘 。黑釉盏中兔毫盏最适合点茶 。
因点茶的汤花追求白色,所以黑色的茶具方便观察汤花的形态,会形成黑白强烈的对比效果 。兔毫的纹理也容易让点茶者产生“咬盏”的清晰视觉效果 。白色汤花在黑色茶盏中移动的时候,有白色汤花稳稳“咬盏”慢慢移动的感觉 , 形成生动有趣的动态景象 。
兔毫盏的色泽和厚重感中还蕴含着古朴典雅的生活气息,黑色沉稳,釉色的温润晶莹,釉面下还有不规则的和弯弯曲曲的形状宛如山川的图像,图像与兔毫盏融为一体 , 给人一种古朴、沉稳、优雅的美感 。
七汤点茶法,分七次注水 , 每一次注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周回一线,定点注水和吊水线等方式 , 只有严格点注 , 汤花才能达到乳雾汹涌 , 溢盏而起和周回旋而不动的要求,才能点出真正的好茶 。
七汤点茶法从一汤开始灿然生出“疏星皎月”的自然景象,二汤击拂出“珠玑”渐落的茶汤形状 , 三汤后“云雾”慢升,四汤结“浚霭”和“凝雪”,最后盏中出现“乳雾” 。
宋人在点茶时,通过利用自然的审美方式去挖掘点茶的美学内涵和精神内涵,从单纯的点茶活动去感悟大自然的物像美 , 将艺术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美与天然相互依存的状态 。整个点茶过程的乐趣和情趣,通过自然和物像的体现跃然而出,让人只读文字就能迅速捕捉到感受到点茶的美感 。
宋代的点茶是宋人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现代的茶艺的学习、传承、茶美学建设有着很强的推动价值 。我们可以结合宋代点茶的方法、技艺和茶艺审美方向来创造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茶仪轨、行茶形式,还可以推动现代中国茶文化、茶美学的发展,继而形成具有中国当代茶道特色的点茶形式 。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 。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 。《荈茗录》"生成盏"条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 , 成一句诗 。并点四瓯,共一绝句 , 泛乎汤表 。"其"茶百戏"条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 。"注汤幻茶成诗成画,谓之茶白戏、水丹青,宋人又称"分茶" 。《荈茗录》乃陶谷《清异录》"荈茗部"中的一部分,而陶谷历仕晋、汉、周、宋,所记茶事大抵都属五代十国并宋初事 。点茶是分茶的基础 , 所以点茶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