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面和特面是什么意思?特面,此文已帮助很多人( 五 )


乾坤作为本根既然不是天经地义 , 乾坤为阴阳之根本的观念也就需要重新审视 。 事实上 , 所谓乾坤为阴阳之根本 , 本身就有同义反复的意味:如果阴阳意味着根源性的相反相成 , 则此种相反相成不可能从另一种更为根源的相反相成得来;如果阴阳不具有根源性 , 只是派生的结果 , 则根源性的相反相成者不过是阴阳的代称 。 卦变说中的乾坤之于阴阳 , 正是后一种情况 。 在这种意义上 , 阴阳作为乾坤之别名 , 本身就具有本根性地位 , 不必依赖于他者而存在 。 因此 , 乾坤为阴阳之根本的卦变说虽然在技术上将阴阳置于次要位置 , 但就其实在意义来说 , 阴阳仍然具有根源性意义 。
以上分析旨在说明 , 卦变说的观念基础存在两个疑难:第一 , 乾坤是物 , 不能充当万物之祖宗;第二 , 阴阳不是物 , 而是万物之根源 。 可见 , 乾坤与阴阳的关系在卦变说中其实是倒置的 。 然而 , 此种倒置在卦变体系中却无从消解 。 卦变说既以卦变为名 , 就只能是卦之变化 , 这决定了卦变说必然要将变化限定在卦的范围内 , 必然要将某一卦或某几卦作为卦变的基础 。 这就无法避免将具体的卦作为生卦之本根 , 仍然不免将阴阳置于从属性地位 。 此种疑难的真正解除 , 只有在根本改变了卦变说体系与早期易学的观念基础之后才能实现 。 而这正是邵雍成卦学说的贡献 。 《观物外篇》云:
太极既分 , 两仪立矣 。 阳下交于阴 , 阴上交于阳 , 四象生矣 。 阳交于阴 , 阴交于阳 , 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 , 柔交于刚 , 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 。 八卦相错 , 然后万物生焉 。 是故一分为二 , 二分为四 , 四分为八 , 八分为十六 , 十六分为三十二 , 三十二分为六十四 , 故曰“分阴分阳 , 迭用柔刚 , 故《易》六位而成章”也 。 十分为百 , 百分为千 , 千分为万 , 犹根之有干 , 干之有枝 , 枝之有叶 。 愈大则愈少 , 愈细则愈繁 。 合之斯为一 , 衍之斯为万 。 (《邵雍全集》第3册 , 第1196页)
一变而二 , 二变而四 , 三变而八卦成矣 。 四变而十有六 , 五变而三十有二 , 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 。 (《邵雍全集》第3册 , 第1218页)
①李之才卒年见于《宋史》本传 , 生年未有明载 。 李裕民先生据尹洙致叶清臣书推定李氏当生于咸平四年(1001) , 所考甚确 。 见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 , 北京:中华书局 , 2010年 , 第92页 。
②李之才生平及李邵授受事迹 , 见晁说之《李挺之传》、《宋史》李之才及邵雍本传;此外 , 张崏《康节先生行状略》、范祖禹《康节先生传》、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等亦有记载 。
③[汉]京房《京氏易传》卷下 , 《四部丛刊初编》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22年 , 第1页下 。
④[清]赵在翰辑《七纬》 , 北京:中华书局 , 2012年 , 第35页 。
⑤[五代]彭晓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卷上 , 载《道藏》第20册 , 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1988年 , 第133页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