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窜升的印度制造业,对中国实际威胁多大?( 五 )


在至关重要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目前相对印度遥遥领先 。2021年,印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1万多辆,仅占其汽车市场份额的0.48% 。换句话说,印度的新能源汽车还非常落后 , 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比有很大的差距 。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中印发展理念的差距 。中国为保持经济增速 , 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超前发展,5G网络、高铁、新能源充电桩、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都是世界领先,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需要,但这些基础设施超前建设换来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
而印度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莫迪2019年提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35万亿美元的计划 , 实际上政府只能提供一半的资金,剩余的投资需要引入私人资本 , 但受制于暗淡的前景和混乱的管理,私人资本兴趣不大,2021财年 , 流入基础设施的FDI仅有106亿美元,相较于巨大的自己缺口 , 这些钱只能是杯水车薪;具体到施工进度上也是无比拖沓,原本计划在2017到2022五个财年的时间 , 建设或升级34800万公里长的公路,截止到2022年3月,完成工程量不足计划的50% , 效率可见一斑 。
新能源汽车因为开始进入智能时代,需要拿到大量的用户数据去做产品和算法迭代,中国和美国走了类似的用户数据法律,可以拿到大量用户数据,中国和美国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软件的能力 , 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的车厂则因为本国的用户隐私法律限制和产业环境限制发展缓慢 。理论上,印度的软件产业并不落后,它能否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发展起来,核心要看它采用什么产业政策 。
然而中国的研发投入却有一些偏科,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医药产业上的研发投入占比很低,中国研发投入排名第一的企业百济神州,在全世界制药企业里的研发投入也仅能排名30名左右 。相比之下,印度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与中国差距并没有其他产业那么大 。
印度相对有限的研发费用主要投在医药、汽车和软件三个行业 。印度当下的产业政策有扶持塔塔、信实等少数财团做大,学习韩国财阀模式等趋向 。给予国内大资本更多优惠政策,廉价土地供应、排污政策豁免等 , 这种优先供应大企业、大项目的模式被称为“古吉拉特模式” 。
例如印度龙头塔塔集团,产业横跨钢铁、汽车、金融、通信、能源、工程、化工等,这太像印度版本的三星和现代 。另一大财阀信实集团的业务涵盖石油、化工、电信、零售、香料等 , 其销售收入占印度GDP的3% , 信实的实际控制人穆克什是亚洲首富 。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财阀开始控制移动通信和石油化工、金融这样的垄断型产业 。
需要指出的是 , 韩国虽然支持大财阀,但是有个条件,要求三星、LG、现代这些企业必须要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进入充分竞争的行业,这样才能保证竞争力,但是印度的财阀目前
相比之下 , 中国近几年的产业政策则是打击财阀化,在反垄断法的限制下,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资本跨领域扩张被明显遏制,中国排名靠前的企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华为就是搞通信的、比亚迪就是搞电动车和电池的、小米就是搞手机和消费电子的、阿里巴巴就是搞电商的,避免出现韩国财阀给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 。与此同时 , 中国在电信、石油化工、电力、金融、媒体这些垄断性产业上都由国资牢牢掌控,避免了财阀插手的情况 。
此外,近年来印度资本在全球也有大手笔的并购,例如塔塔集团出资收购捷豹路虎,这个和中国的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安踏收购始祖鸟和菲乐如出一辙,借助国外成熟品牌和技术,这种收购可以加大加速后发国家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在这一点上,因为印度的地缘环境远好于中国,中国近年来在收购海外资产尤其是高科技资产上开始日渐遇到阻力 , 而印度的阻力则要小的多 。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关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