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有一家鱼馆,老板专有养鱼池,以活鲜招徕食客荆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街


荆州有一家鱼馆,老板专有养鱼池,以活鲜招徕食客荆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街

文章插图
荆州/沙市地区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 , 二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 楚国都城就在今天的荆州北约五公里处 。 楚人多喜食鱼 , 京都鱼肴也就极为丰富了 。 其中一家鱼馆生意相当不错 , 老板专有养鱼池 , 以活鲜招徕食客 。 一年炎夏时节 , 生意突然清淡起来 。 池中鲜鱼太多 , 反倒死了不少 。 店主一时舍不得丢掉 , 干脆捞出来去刺 , 冲净污渍剁成肉泥 , 加豆腐和蛋清做糕 。
再洒上白酒去腥 , 入笼清蒸 。 蒸熟后 , 一股鱼香充满厨间 。 老板高兴了 , 次日叫厨工把鱼糕切成块状 , 浇上各种作料再蒸 。 放到门口出售 , 竟被食客一抢而光 。 从此 , 这家鱼馆专营特色鱼糕 , 发了大财 。 在制作中 , 厨工又不断改进 , 质量越来越好 , 曾誉满京城 , 连皇亲贵戚也派人前来购买 。 世代相传的“荆州鱼糕”是用白色鱼肉制作的 , 它洁白晶莹、鲜香无比 , 很有楚地风味 。 后人还用红色鱼肉炸鱼丸子 , 和鸡肉、猪腰子、猪肚烩菜 , 成为荆州宴席名肴 。 盛筵之上 , 白色鱼糕和红色鱼丸交相辉映 , 特别引人注目 , 激发人的食欲 。 要是能品尝一次荆沙鱼糕和鱼丸 , 一定会使你终生难忘的 。
鱼糕因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 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庭头道菜 , 直到清朝 , 仍是一道宫廷菜 , 据说乾隆尝过荆沙鱼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 , 可人百合糕 。 后来鱼糕越做越精美 , 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 , 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 。 肉丸垫底 , 鱼糕放在上面 , 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 , 多菜共碗 , 俗称“花糕”、 “杂烩丸子” , 至今都是荆州一带的红白喜事宴席上的头道菜 。 由此可见 , 荆沙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而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 据有关报道“荆沙鱼糕等上榜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荆州有一家鱼馆,老板专有养鱼池,以活鲜招徕食客荆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街

文章插图
八宝饭:相传为清末慈禧太后御厨萧代所创制 。 萧代流落荆州城 , 被“聚珍园”老板留用传授技艺 , 从此 , 八宝饭便成为荆州的名肴而名播四方 。 八宝饭主要原料是糯米、红枣、莲子、苡仁米、桂圆肉、蜜冬瓜条、蜜樱桃、桂花糖等 。 先蒸制成坯 , 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 。 色泽光亮 , 油而不腻 , 甜而不厌 , 素有“浅盏小勺细品尝 , 离席数时回味长”的美誉 。
荆州有一家鱼馆,老板专有养鱼池,以活鲜招徕食客荆州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街

文章插图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传统早点 , 已有百年历史 。 关于早堂面的来历 , 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 , 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 , 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 。 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 , 故得此名 。 早堂面的制作十分讲究 , 面馆的老板半夜就开始了忙活 , 用活鳝鱼、老母鸡、五花肉、猪大骨、鲫鱼熬汤 。 为了防止鱼刺混入汤中 , 鲫鱼还用专用的布包包裹 。 先以武火煮沸 , 再以文火慢熬 , 那火红的炉火舔着锅底 , 鳝鱼、老母鸡在大铁锅里翻滚 。 蒸气升腾间 , 这些食物的精华被浓缩到一锅乳白色的高汤里 。 将高汤放入煮熟的碱水面 , 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炖成的小码子;然后是手撕的鸡脯肉丝、切成薄片的精瘦猪肉、炸得酥香松脆的鳝鱼骨头等大码子;最后还要撒上一把喷香的本地小葱 , 才与已经等得迫不及待的食客们见面 。 捧着这样的一碗面 , 看着劲道面条在乳白的高汤下隐现 , 白嫩的鸡肉和猪肉 , 焦黄的鳝鱼 , 加上青翠的葱花 , 无不在挑逗着你的胃 。 吃在嘴里 , 面条柔韧、爽滑 。 汤汁中有鸡、鱼、肉味 , 鲜而不腻 。 鳝鱼的酥香 , 鸡肉的鲜嫩 , 瘦肉的醇香汇聚 , 瞬间就征服了你的味蕾 。 这个时候 , 你一定会嫉妒那些幸福的沙市人 , 因为他们的每一天都是从早堂面的美味里开始的 。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营养成份的高汤 。 先生吃碗早堂面 , 像喝红牛不疲倦;女士吃上碗早堂面 , 赛过去趟美容院 。 早堂面不乏忠实的“粉丝” , 为了抢得头锅的鲜汤 , 清晨5点多就有“早丝”们在福寿、西园等老字号面馆和几家没有名号却名声在外的面馆门前守候 。 等到七点以后 , 面馆前更是要排起长长的队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