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

茯苓性味甘、淡、平 。 作为一种药物, 它有利尿, 除湿, 健脾和胃, 安神的作用 。 古人称之为“四季神药”, 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很广, 不分四季 。 当它与各种药物配合使用时, 无论寒、温、风、湿, 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

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

文章插图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地下的真菌 。 它的生长环境很有特点, 长着松树根 。
早年, 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茯苓的传说 。 据说茯苓是一种神秘的东西 。 松树根上若有茯苓, 松树上必有菟丝子 。
钱乙, 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 中医儿科的创始人, 宋代名医, 患有风湿病 。 他用茯苓给自己治病 。
让他亲戚去东山摘茯苓 。 他们找到菟丝子后, 会把它烧到菟丝子的根部, 就能挖出茯苓 。
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

文章插图

有研究者对所能收集到的中医方剂进行了统计, 发现历代应用最广的中药方剂是茯苓, 可见茯苓是唯一被医家重视的药物 。
茯苓主要用于祛湿, 也有安神的作用 。 003010记载:
“茯苓味甘, 主胸满邪, 有逆气、焦虑、惊悸、心痛、寒热、心烦、咳嗽、口干舌燥、小便不利 。 持久安心, 神清气爽, 不饿延年益寿 。 ”
103010主要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作用, 一是安神, 二是祛湿 。
茯苓也是祛湿的, 祛湿效果比茯苓强 。 如果只是祛湿, 不需要健脾, 医生有时会开茯苓 。
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

文章插图

水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 。 表湿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侵入我们的身体, 并且停留时间较长, 比如风湿;还有就是短暂停留, 比如夏天感冒 。
【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内湿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概念, 很多现代人都有内湿体质 。 潮湿的原因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密切相关 。
首先, 因为现代人运动少了, 很少走路, 体力劳动也减少了, 所以全身机能没有以前那么强了, 脾阳也没有那么强了 。
中医认为脾阳的功能是运化水湿, 体内水汽的升降取决于脾的运化 。 如果脾的功能减弱, 水湿就容易滞留体内 。
第二个原因是现代人吃很多生冷的东西 。 在古代, 没有冰箱 。 只有皇宫的地窖可以存放冰镇饮料, 普通人是喝不到的 。 那时候, 普通人喝井水是最爽的事 。
现代人接触冷的东西的机会很多, 容易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 。 比如冷饮, 喝完之后, 寒意不是从肌肉表面传到内部, 而是直接从内部传到外部 。 这叫心凉, 结果会直接伤及脾阳 。
受伤的脾阳不能运水, 水留在体内 。 脾胃是我们人体的一个水利枢纽的中转站 。 水利枢纽功能弱, 整个水利系统就不顺畅 。
第三个原因是现代人吃得太好了, 他们食物中所含的热量远远超过了身体所需的热量 。 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 人类处于食物不足的状态 。
改革开放后, 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 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这对脾的运化功能是一个考验 。 营养摄入后, 脾不能运化, 痰湿体质的人开始增多 。
因为人体潮湿多了, 痰积在体内, 水凝结成痰 。 同时, 如果食物没有代谢掉, 就会变成痰, 影响脾胃的运化, 所以我们的脾胃就会越来越虚弱 。
茯苓 是什么?茯苓子的图片,这篇长文写得好

文章插图

从舌头上说, 水湿和水重的人一般
水的湿重一定会抑制脾胃的阳气 。 当脾胃的阳气受到抑制时, 人体会感到虚弱无力, 不愿意活动 。 体内有湿水的人, 也会出现尿频、胀满、小便不适的症状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