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织布机是什么样子 古代的棉花脱仔机是什么样子的啊( 四 )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的, 也是最先进的 。 这些技术后来与造纸术一起传播到了西方, 对西方的造船技术的研究产生了启发性作用 。 西方学习了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导航技术后, 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
④手工业工具和机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中国手工艺专著, 它记述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 是一部中国古代手工技术规范的总汇集 。 尤为可贵的是, 该书在记述各种手工技术的同时, 还分别阐明了它们的科学道理, 堪称中国古代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应用的大成 。 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皮革的变形与受力的关系等 。 在叙述制钟技术时, 说明了钟壁厚薄、钟口形状、钟甬长短对发声的影响 。 中国对这些手工业技术的记载比欧洲早了1500年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已经出现了印章、拓印、印染等技术, 这三种技术是后来的活字印刷术的基础 。
公元1980年出土的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前207年)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 。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 。 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 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 。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 有棘轮, 也有人字齿轮, 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 。
东汉(公元25---220年)天文学家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 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 。 公元132年, 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即候风地动仪 。
汉朝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还出现了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 。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的学者马钧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 马钧制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 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 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 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 马钧发明了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 提高了提水的速度 。 他还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 能连续发射石块, 远至数百步, 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 叫做“水转百戏图” 。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的学者信都芳撰写了《器准》一书,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仪器图著 。
隋朝时期(公元581---618年),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印章、拓印、印染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雕版印刷术 。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907年)的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 。 例如, 西安出土的唐朝银盒, 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 子母口配合严紧, 刀痕细密, 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学者李皋对车船和欹器进行了改进,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宋朝(公元960---1279年)学者苏颂和韩公廉等人制造了一架大型的水运仪象台, 即天文钟, 它高3丈5尺, 宽2丈1尺, 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机械制造的最高水平, 被称为现代钟表的祖先 。 水运仪象台也表明宋朝已经完全掌握了控制等速运动的技术方法 。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 中国发明了卓筒井 。 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 。 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 比西方早了800多年 。 卓筒井主要依靠三个技术:即圆刃锉、表层套管和扇泥筒 。 扇泥筒安装有单向阀门,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阀门 。 有了这三个技术, 盐井才能越打越深 。 卓筒井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 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 。 卓筒井口径仅有竹筒大小, 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 。 它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 世界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 就没有海湾战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