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煨热是什么意思 生姜与煨姜作用有什么不同

姜是生姜的新鲜根茎 。 生姜与其炮制品在功效上有明显差异 。 中药处方药分为鲜姜、干姜、炮姜、姜炭、炖姜 。 不同的加工方法改变了原料的药性和功能 , 对挥发性有机物有明显的影响 。 如果医生未能正确把握生姜及其炮制品的临床特点 , 就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
中医认为 , 生姜性温 , 味辛 , 归肺 。
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 主要用于临床:
外感风寒证
本品辛温 , 能发汗解表 , 祛风散寒 , 但作用较弱 , 适用于轻度风寒证 。 可单煎 , 也可与红糖、葱同煎 。 还可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配伍 , 以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
胃寒呕吐
本品能暖胃散寒 , 和中降逆 。 有明显的止呕作用 , 被誉为“呕吐圣药” 。 可用于治疗各种证型结合的呕吐 。 但因为是暖胃的产品 , 所以最适合胃寒呕吐 。 可与高良姜、豆蔻同用 , 治胃吐 。 痰吐者 , 常配半夏 , 即小半夏汤 。 治胃热呕吐 , 可与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吐药同用 。 一些止吐药 , 如姜半夏、姜珠茹等 。 都是姜汁做的 , 也能增强止吐效果 。
肺寒咳嗽
温心法散能温肺散寒 , 祛痰止咳 。 可用于肺寒咳嗽患者 , 无论是外感风寒还是痰多痰少 。 治风寒犯肺 , 痰多咳嗽恶寒头痛等症 , 常与麻黄、杏仁同用 , 如三拗汤 。 痰多无外感者 , 常与陈皮、夏贝等同用 , 如陈二汤 。
此外 , 生姜还能解毒半夏、南星等药物 , 以及因食用鱼蟹引起的食物中毒 。 可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应用 。
生姜又名白姜、偶姜 , 晒干或晒干 。 本品辛辣 , 具有温中散寒、补阳通络、温肺化阴的功效 。 因本品味辛、燥热 , 阴虚内热、血热者忌用 。
主要用于临床 。
中焦虚寒证
这种药草是辛辣的 , 热的 , 干的和强烈的 。 本品为温中散寒、补脾阳之主药 。 本品与党参、白术同用 , 治脾胃虚寒、腹痛等 。 如理中丸 。 在103010中 , 本品仅用于研磨服用 , 用于治疗寒邪直击脏腑引起的腹痛 。 常与高良姜同用 , 治胃寒呕吐 , 如二姜丸 。 也可与黄芩、黄连、人参配伍使用 , 用于治疗因热感冒、寒热感冒、食后即吐者 , 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 。 若孕期呕吐不止 , 可用人参、半夏、生姜汁调成糊状药丸服用;对于中寒性腹泻 , 可单用最后一剂 , 或与党参、白术、甘草配伍 。
汪洋综合征
本品辛热 , 入心、脾、肾经 。 有温阳、保中、回阳、通脉之功效 。 常与附子配伍 , 如四逆汤 , 用于治疗心肾阳虚、阴寒交迫所致的阳气郁结、脉骤逆 。 此外 , 通脉四逆汤由干姜、附子和甘草制成
《实德小方》以之与厚朴、附子同用 , 治脾虚寒泻 。 治寒凝腹痛 , 常与高良姜同用 , 如姜丸 。 治产后血虚寒凝腹痛 , 常与当归、川芎、任涛配伍 , 如生化汤 。
姜炭的制作方法是取干姜片 , 放入煎制容器中 , 先用武火加热 , 煎至表面焦黑 , 内部焦黄 , 喷少许水 , 灭尽火花 , 微煎 , 取出晾干 , 筛去碎屑 。 生姜味苦、涩、温 。 因其辛味已失 , 故善止血温经 。 其温经作用弱于姜炙 , 固涩止血作用强于姜炙 。 临床症状多用于各种虚寒出血证 , 出血量大而急 。
煨姜是将鲜姜洗净 , 用纸莎草纸包好 , 用水浸泡 , 放在火上煨至纸莎草变黑 , 姜熟 。 炖姜味辛温 , 有温呕、散寒、止泻的功效 。 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胃脘冷痛、腹泻、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 。 代表是《外台秘要》记载的煨姜粉 。
姜汁是鲜姜榨汁去渣 , 入药 。 辛散力强 , 以化痰止呕见长 。 姜汁是药丸 , 有化痰开窍的功效 。 如果呕吐严重 , 可以用姜汁急救 。 如将白芥子、元胡、甘遂、阿莎丽研成粉末 , 与生姜汁调成糊状 ,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气管炎 , 可祛痰、止咳、平喘;对于由水或火引起的烫伤患者 , 也可以将新鲜的姜汁涂在患处 , 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