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瓜多久能熟 菜葫芦什么季节熟( 三 )


宰相家常菜是蒸葫芦
范仲淹说“常调官好做 , 家常饭好吃” 。 唐代宰相郑余庆“清俭有重德” , 他家的家常饭 , 一般人吃不下去 。
《太平广记》载 , 一日郑余庆突然招呼亲朋同僚吃席 , 宰相很大方 , 大家很惊讶 。 郑余庆吩咐下人说:“处分厨家烂蒸去毛 , 莫拗折项 。 ”大家以为这一定是告诉厨子怎么蒸鸭鹅 。 良久才就餐 , 结果每人面前只摆下粟米饭一碗、蒸葫芦一枚 。 “相国餐美 , 诸人强进而罢” 。 (另一说是唐相卢怀慎)
南宋陆文圭曾在诗中求解:“去毛留项有何好?”这个“误会”之所以产生 , 可能在葫芦的“颈子”上 。 葫芦不折项 , 才让来客误以为是鸭鹅 。
蒸葫芦为什么让众宾客难以下咽?或因去毛之举 。 可以参照《齐民要术》中的“缹瓜瓠法”:“冬瓜、越瓜、瓠 , 用毛未脱者 , 毛脱即坚” 。
再一种可能 , 是因为缺盐少醋 。 《记事珠》载:“唐世风俗重葫芦酱、桃花醋 。 ”酱醋的盛行被视为奢靡之风 。 唐代宰相卢迈坚持不食盐醋 , 以证节俭 。 “同列问:足下不食盐醋 , 何堪?卢迈答:足下终日食盐醋 , 又何堪矣?(《国史补》)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 煮茄、瓠的节俭之处 , 还在于省了粮食 。 “瓜、茄、瓠、芋诸物 , 菜之结而为实者也 。 实则不只当菜 , 兼作饭矣 。 ……一事两用 , 何俭如之?”
鲁智深抱怨“嘴里淡出个鸟来” , 却是士大夫追求的饮食之道 。 陶榖说葫芦少味 , 恰成葫芦的优点 。
总之少用盐、醋就对了 。 不只是葫芦 , 苏轼在《菜羹赋引》中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 其法不用醯酱 , 而有自然之味” 。

葫芦瓜多久能熟 菜葫芦什么季节熟

文章插图

葫芦
种葫芦 当“老伧”
宋孝武帝刘骏喜欢捉弄大臣 , 嘲笑祖父刘裕是“田舍公” , 并作四时诗送给大臣王元谟:“菫荼供春膳 , 粟浆充夏餐 。 瓠酱调秋菜 , 白醝解冬寒 。 ”王元谟出身北方 , 被刘骏讥为“老伧” , 老伧就是乡巴佬 。
刘骏想不到 , 王元谟的乡巴佬口味却受到后世诗文的尊崇 。 宋代以来 , 自杨万里开始 , 诗人多以“田家乐”为诗题 , 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农家乐 。 元代赵鼎 , 字禹卿 , 先世因靖康之乱迁燕京 。 在金中都阳春门外、如今永定门东的位置 , 赵鼎修园圃 , 种葫芦 , 并建一亭名为“匏瓜亭” 。 王恽曾到此赋诗 , 感叹道:“匏瓜乃野人篱落间物 , 非珍奇可玩之景 。 然而士大夫竟为歌、诗 。 吟咏叹赏 , 长篇短章 , 累千百万言犹未已 。 ”北京的这处匏瓜亭 , 就写下了千百万言的“田家乐” 。
清人沈石田在《田家乐》一诗中说 , “杜洗麸 , 爊葫芦 , 煸苋菜 , 糟落苏 , 蚬子清汤煮淡齑 。 ”葫芦之于士人 , 清味即是土味 。
宋代的葫芦种植专业户 , 一是杨万里 , 一是陆游 。 杨万里写种葫芦:“笑杀桑根甘瓠苗 , 乱他桑叶上他条 。 向人便逞廋藏巧 , 却到桑梢挂一瓢 。 ”陆游写吃葫芦 , “苜蓿堆盘莫笑贫 , 家园瓜瓠渐轮囷 。 但令烂熟如蒸鸭 , 不着盐醯也自珍 。 ”葫芦自肥 , 野趣自成 。
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有两道葫芦创意菜:一是假煎肉 。 “瓠与麸薄批 , 各和以料 , 煎麸以油 , 煎瓠以脂 , 乃熬葱油 , 入酒共炒 , 瓠与麸熟 , 不惟如肉 , 其味亦无辨矣 。 ”
二是蓝田玉 。 “用瓠一二枚 , 去皮毛 , 截作二寸方片 , 烂蒸以食之” 。 林迈称取自古人餐玉之法 。
“与山林友朋嗜此清味 , 贤矣 。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