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为什么要煮鸡蛋( 四 )


三月三的饮食习俗
一、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
制作方法如下:
一 配料: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
二 制法:
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
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 , 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
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5分钟左右即可 。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山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 , 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
传说故事:“鬼节”与蒿子粑粑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 , 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 , 大街小巷挤满著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 , 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 。“鬼节”前夕 , 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 。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 。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 。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 , 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一觉醒来 , 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 。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 , 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 。这个讯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 。直到现在,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呢 。
二、吃地菜煮鸡蛋
荠菜串心草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它不仅是佳肴一碟 , 更是灵药一方 。“荠菜 , 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 , 其根、花、籽均能入药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