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芜是什么意思,菁芜是什么东西,原来答案就在(25)


前几年 , 孙晓云先生《书法有法》出版畅销 , 我认为 , 近年的“帖学热” , 与之有深刻关系 。 帖学的复兴 , 也正是重新发现了笔法 , 并皈依笔法的结果 。 但也有人说 , 什么“法” , 应该说“书法无法” 。
然而 , 安知有法才能无法 , 无法正是有法乎?
禅宗是主张“教外别传 , 不立文字 , 直指人心 , 见性成佛”的 , 一落言诠 , 便是下乘 , 然而其经籍又浩如烟海 。 这看似矛盾 , 却又不得不尔 。 没有形式 , 内容是无所凭依的 。 就书法而言 , 初期书论 , 鲜及执使转用的细节 , 大概宋以后 , 书论越来越形而下之 。 形而下之的结果是 , 说得越来越具体 , 然而书法却并没有越来越进步 。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但笔法 , 还是要谈 。
一艺升沉 , 自有因缘 。 书法的盛衰 , 也自有气数 。
铭石之书 , 大盛于东汉 , 再盛于北魏 , 到唐代与文人书、写经书相互浸染而合流 , 可谓大普及了 , 也可谓走到尽头了 。 颜柳之后 , 铭石书几乎没有什么成绩 。
文人书的传承 , 起初只是口传手授 , 盛唐之前的大家 , 差不多可以由笔法传承串起来 , 亲戚、师生的关系 , 一环扣一环 。 也大约在初唐 , 二王书迹聚于内府 , 而复制品流入民间 , 特别是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样的石刻 , 会被较多人所见 , 而《兰亭序》在士大夫间 , 也广为摹习 。 到了晚唐五代 , 已经有汇帖出现了 。 宋代《淳化阁帖》及其裔嗣 , 更是化身千亿 , 散布人间 。 这样的大普及 , 肯定促进了社会书写水平的提高 。 然而 , 物极必反 , 法帖也逐渐导致了“院体” , 欧、颜、柳所书碑拓本 , 再加上后来的赵 , 称为楷书四大家 , 也形成了某种封闭和限制 。 元明后的大家 , 即使他们有机会看到历代墨迹 , 也差不多都在汇帖和唐碑的牢笼之下 , 更何况一般人?往往 , 一种艺术的最高境界 , 形成于初创时期 。 书法也不例外 。 真、行、草书 , 肇始于汉代 , 而造极于魏晋 , 再盛于唐 , 以后就难于产生划时代的大师 。 大概在唐季 , 进一步到宋代 , 书法普及了 , 笔法传承的链条 , 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 , 个别有师承者 , 当然还能克绍前辈箕裘 , 维持笔法延续 , 而大部分人 , 不得不以碑帖为师、以塾师为师 , 或者“我书意造本无法 , 点画信手烦推求”了 。 而宋代的意识 , 也好像师古的风气不浓 , 所以 , 北宋大家之后 , 尽管宋代文人多 , 而书家却不多 。 南宋陆游、朱熹都能排得上座次 , 其技术水平 , 显然是不及北宋 , 更远不及唐人的 , 更别说东汉魏晋了 。 宋代一般学书者 , 很多人取法苏、米 , 也是目光狭隘的体现 。 元代赵子昂、鲜于枢显然在技术上有明显的进步 , 进步的根源 , 却正是学古 。 明代的吴门四家 , 可视为赵子昂的余续 。 而晚明书家群的出现 , 则差不多再现了北宋时的辉煌 。 晚明书法的中兴 , 与世风固有联系 , 也与厅堂立轴大幅的形制 , 以及新工具新材料的使用不无关系 , 王铎差不多做了集大成者和终结者 。 到清代 , 时移世易 , 书风又为之一变 。
清代碑派 , 固然有历史的偶然因素 , 然而也确实存在康有为所说的“今日欲尊帖学 , 则翻之已坏 , 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 , 则磨之已坏 , 不得不尊南北朝碑”的因素 。 关键是后来者必受限于先进者 。 即使尊碑 , 也无法绕开南北朝以降的一切 。 像龚自珍说的“从今誓学六朝书 , 不肄山阴肄隐居”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 前辈碑派书家 , 往往教育后辈时说 , 唐以后不可学 , 但无论其本人还是后辈 , 不可能睁眼不看唐以下书法 , 也不可能不受唐以后人的影响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本朝有四家 , 皆集大成以为楷 。 集分书之成 , 伊汀州也;集隶书之成 , 邓完白也;集帖学之成 , 刘石庵也;集碑学之成 , 张廉卿也 。 ”其中 , 伊秉绶、刘墉、张裕钊 , 如果以书法史的眼光看 , 恐怕还都只是名家 , 当不起集大成的称号 , 晚清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等 , 与之颉颃 。 邓石如用隶法写篆 , 可谓篆书的中兴之主 , 隶书也自不差 , 而行草则几无成就 。 上述碑派书家群 , 以书法史的眼光看 , 顶多可以比翼吴门书家群 , 于赵、董尚逊一筹 , 无论苏、黄、米、蔡矣 。 总体而论 , 碑学的眼光局限于石刻 , 误“中锋”为一切法 , 在“中锋”这个无等等咒的基础上 , 结合羊毫笔、生宣纸 , 硬是创立了一套技法体系 。 这一体系 , 说是误会也行 , 说是创新也行 。 其结果是 , 擅大字而不擅小字 , 主运肘而不主转指 , 变化万千的笔法 , 变得相对单调了 。 孙晓云称之为“无法” , 虽不好听 , 却也是实情 。 当然 , 尺八大屏 , 字大于掌 , 必求气势 , 暂缓精微时 , 其法并非无用 , 这也是实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