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性食荤还是食素?据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认为:“吃肉只是一种后天的习惯 , 我们不是一出生就想吃肉的 。”
在素食者看来,食荤必然戕害生命 , 这并非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 也非人类道德所应提倡的 。
对于斋戒 , 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是浴浊 。实际上吃素,也有指沐浴和斋戒 。汉朝时,佛教传入中国,吃素比较盛行,普通民众则遇素吃素 , 遇荤吃荤 。
至南北朝时期,皇帝梁武帝萧衍崇尚素食,带头终身吃素,并撰《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因“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 。”在梁武帝的强力倡导和推动下,汉传佛教开始形成了素食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
中国古代,吃素常意味着神圣庄严和谦谨隆重 , 一些重大事件如祭祀、君主即位前夕 , 当事人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莫不统一思想,认真执行 。
宋朝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今上初即位 , 诏每月三日、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皆进素膳 。”甚至有时处决犯人时,帝王也会素食,以示慎重其事 。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记载:“陛下每决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膳,止音乐者,重人命也 。”另外 , 《礼记》记载,在国君、家人去世时也必须吃素 , 吃素时间长短等各种规矩定得很细,在此不多说了 。
2、古今中外贤达对素食的推崇
生平素食的人有很多 , 除释迦牟尼、惠能大师外,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卢梭、柏拉图,艺术家达芬奇、瓦格纳,文豪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 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科学家达尔文、牛顿 , 圣雄甘地及诺贝尔奖得主泰戈尔、爱因斯坦、萧伯纳、史怀哲等都是素食者 。
素食非常符合传统中医学的健康理念,我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开始提倡平衡膳食,即所谓“五谷为养 , 五果为助,五畜为养 , 五菜为充”(《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其中谷果菜实际上是素食类 。
有关谷果菜有不同的理解及分类,很多中医药学著作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此不详细说了 。《黄帝内经》强调“膏粱厚味,足生大疔”(《素问·生气通天论》),提醒人们应注意饮食协调,不能过分吃油腻的食物 。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故食最鲜肴务令简少 。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 , 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 。”这里说的“鲜肴务令简少” , 意思是说一定要少吃荤食,不要因贪鲜味而伤身体,特别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 , 更应注意 。
孙思邈还进一步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 , 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 。”
关于素食类 , 除了谷果菜,《本草纲目》还收录了豆腐,特别溯源了“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西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很多情 , 写过不少歌赋 。他是个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做豆腐的方法 。
豆制品作为素食者的基本食材 , 极大地丰富了素食的内容和品种,相继推广到东北亚、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
毛泽东曾对一些人说过 , 也对为他治病的我的业师岳美中老先生说过:“动为纲 , 素经常,劳逸当 , 勿喜怒,酒少量” 。他总结出来的这几句话 , 很有道理 。
相关经验推荐
- 家常凉皮会烂是什么原因
- 为什么澄粉做不成凉皮
- 甲胎蛋白是什么?孕妇为什么要测甲胎蛋白
- 黄花鱼为什么没有活的 黄花鱼为什么臭
- 鲍鱼为什么变硬 鲍鱼变硬还能吃吗
- 春节为什么要吃年糕 春节吃年糕有什么寓意
- 花生糖为什么要放油
- 南北朝为什么没有三国出名 三国和南北朝名将比较
- 固伦和孝公主和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为什么没有后代
- 古代皇帝动不动就赏赐万金 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