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涩行 , 也就需要认识到书写任何点画 , 都有一个起、行、收的过程 , 不可轻率地草草写过 。 过去听说“一波三折” , 以为只有波画(隶书中的长横画、捺画 , 以及楷书中的捺画)才可以讲一波三折 , 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误会 。
姜夔《续书谱》云:
故一点一画 , 皆有三转;一波一拂 , 又有三折 。
《书法三昧》说:
夫作字之要 , 下笔须沉着 , 虽一点一画之间 , 皆须三过其笔 , 方为法书 。 盖一点微如粟米 , 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 。
古人讲得何其明白、何其谆谆 , 然而我们操作起来 , 往往任意 , 当然就谈不上“法书”了 。 黄庭坚善用点 , 他的点也“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也比较明显 , 可以体会 。 盖点无三过 , 只是墨污;横无三过 , 则成柴担;竖无三过 , 必是鹤膝;满纸无三过 , 是一堆劈柴乱麻 。 就我自己的教训来看 , 因为从小只写钢笔字 , 所以对中截几无留意 , 一味快速 , 不计法度 。 后来临帖 , 以为古人写字 , 也如写钢笔字 , 草草写过 , 以求效率 。 特别是临古人行草书 , 迷惑于它的动势和速度感 , 就忽略了它的严格精到 , “徒见成功之美 , 不悟所致之由” , 久而久之 , 养成了一身毛病 , 改起来实在太难了 。 现在 , 在工作中我是用中性笔写字的 , 总是求快 , 略无停蓄 , 写出来的字仍是劈柴乱麻 。 只有极个别的时候 , 神怡务闲 , 才能稍稍近于规矩 , 找到些许书写的感觉 。 知道得太迟了 , 慢慢来吧 。 然而我们看古人即使随手写一便条 , 也是经得起推敲的 。 这就是功力、这就是修养 。 能不能拆分成点画看 , 点画能不能拆分成起、行、收看 , 是今古之书 , 或者说有法之书与无法之书的试金石 。
另外 , 既知“藏露”、“中侧”、“涩行”之意 , 则一切点画 , 皆当以“面”视之 , 而不当以“线”视之 。 以线视之 , 则必乏笔致 。 古人作字 , “骨撑肉 , 肉没骨” , 正是笔笔换心、笔笔得力的结果 。 即使纤瘦如宋徽宗赵佶 , 亦当以面视之 。 那些庸俗的“笔笔中锋论”观念下的作品 , 似实而虚 , 似状而怯 , 仅得一笔 , 不曾梦见八面出锋也 。
文章插图
姜夔《续书谱》说:“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 。 ’此必至精至熟 , 然后能之 。 ”
“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成为关于收笔的金科玉律 。 刘熙载《艺概》也说:“逆入 , 涩行 , 紧收是行笔要法 。 ”因为行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而每一点画总是有起、行、收的过程 , 如果收笔不到位 , 则下一点画的起笔也势必无从谈起 , 这就像环环相扣 , 缺一环 , 则整个链条就会断 。 况且 , 收笔不到位缺的不仅仅是一环 , 而是每环都有缺口 , 自然整体零散 , 满纸狼藉而不可收拾 。
我认识的一位书法家曾向一位著名书法家请教 , 如何从作品区分书法家与爱好者 。 那位著名书法家说:只要看收笔 。 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于收笔 。 这位书法家的话 , 应该说是经验之谈 。
技术过关的书法家 , 收笔必是到位的 。 收笔说起来轻松 , 其实并不容易做得到位 。 所谓到位 , 一是坚实;一是自然引动下一笔 。 刘熙载拈出一个“紧”字 , 强调的是不松懈 , 即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 。 还有一层要求 , 就是为下一笔创造条件 , 自然引带出下一笔 , 让下一笔得势得力 。 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 , 我们不妨拈出“到头”二字概而言之 。 姚孟起《字学忆参》说:“笔锋收处 , 笔仍提直 , 方能送到 。 ”所谓“笔能提直” , 不见得指笔杆竖直 , 而是说写一个字 , 笔锋经过顺逆运动之后 , 恢复原位 , 如果笔锋偃卧疲软 , 那就是行笔出了问题 , 收笔处当然就无法“送到”了 , 其力量也就不可能“到头” 。 蒋骥《续书法论》说:“尝观米老书 , 落笔飞动 , 运笔常如跳丸舞器 , 故灵妙不测 , 矫变异常 , 绝不规矩正格 , 然至末笔必收到中锋 。 ”也是这个意思 。
相关经验推荐
- 超级好听有趣非主流名 我说你要的是什么
- 耳机|「618如何选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是什么,降噪耳机有哪些推荐?
- MacBook Air|鼎桥M40和华为Mate40究竟是什么关系?
- 华为|不太讲究啊,华为这个翻身仗,有点“坑”队友的意思
- 家庭清洗油渍方法 家庭清洗油渍方法是什么
- 什么是脆的菜,脆菜是什么样子,点击此处打开链接
- 荠菜啥样,荠菜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哪些了解
- 麦芽是什么发的芽,麦芽指的是什么样的,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 有一种黄油带粘性叫什么黄油,黄油包是什么,谢谢分享涨知识了
- 粳性小米是什么米,粳小米是什么,基础知识篇